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周家大院里的“莲韵廉风”

编辑:孙志前 发表时间:2025-09-01 11:20 来源:三湘风纪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总是喜欢选择依山而居,择水而息。周家大院就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民居典范,它坐落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北麓。周家大院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传统古村落和省级特色乡村旅游名村,被誉为“潇湘第一古宅院”。今天,让我们走进零陵区富家桥镇周家大院,解锁这座明清古建群中延续几百年的廉洁密码。

周家大院里的“理学渊源”

周家大院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是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周家大院民居群由“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组成,六个大院落呈北斗形星座分布构成。它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装饰艺术与人文底蕴最完美的结合,又是明清时期历史传承与延续最久的名门望族大院落建筑群,被誉为“民间故宫”。子岩府的建筑,保存完好,颇具代表性。后人也称其为“翰林府第”和“周崇傅故居”。二进门两侧就有一副十分醒目的楹联:翰林门第,濂溪家风。

 周氏族人至今铭记着周敦颐的教诲:“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大富由命,小富由勤”。周敦颐留下的家训,教育后人要敢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对子孙无高望,只要求顺时事做一个勤俭持家、睦邻亲友、奉公守法、正直尽责的公民。

青砖木石间的“廉规铁律”

几代为官者易,几代皆清者难。而周崇傅受先祖茂叔公《爱莲说》“五不思想”的影响,入世为官都是清官,成就了清朝一段清官佳话。光绪七年(1881年),周崇傅随左宗棠前往江苏、浙江整顿盐务纲纪。他所到之处,凭借德行政威令官吏百姓既敬畏又感怀,左宗棠因此将重要事务托付于他。左宗棠赞赏周崇傅清廉的节操,命他掌管盐务总栈。任职未满一年,周崇傅便节省下巨额款项,悉数上缴国库;即便身处盐场这种易生贪腐的环境中,他也始终洁身自好,丝毫无所沾染。

周崇傅在他办公处所的门墙上,贴上告示:“凡有贿赂行为者,必严惩!”左宗棠赞叹周崇傅:“清兴以来,清廉第一人也!”

周崇傅为官三十余年,在远离家乡的西北、江苏、浙江等地,从不携带家眷。当年随左宗棠西征时,周崇傅督办军需,参与军机。经管的银钱以亿万计,但一尘不染。三十多年来,周崇傅孑身独处,过着恬淡寡欲的生活,在清廷一班大臣中极为罕见,难能可贵!

周崇傅对亲戚和弟兄子侄要求甚严,不准到他的办公地,以防滋事生非;不准横行乡里,敲诈勒索;不准接受别人送给的财物。并亲自制订《家规十六条》,刊于家谱,若有违犯,必按家规处理。

家风传承中的“现世镜鉴”

如今的周家大院,已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每年年末,周氏族人都会举行诵家训仪式:在大院的“莲池”畔,子孙们齐声诵读《爱莲说》,并写下有关“廉”“莲”诗句置于“莲池”边,寓意“心若莲洁,行自端正”。

村支书周涵说:“祖辈传下的‘莲廉’道理,要刻在心里。现在村里办酒席,没人再比排场,省下的钱都用于村集体建设。”

自2021年起,周家大院所在的涧岩头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该理事会监督小组成员由退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对村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劝导。到如今,村民已接受移风易俗新观念,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通讯员 廖彬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