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紧盯“三资”做实监督 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以来,益阳市赫山区纪委监委聚焦“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紧盯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着力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统筹监督力量,推动“三资”管理组织化。结合赫山工作实际,出台《开展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督重点,细化责任分工,分解任务到成员单位,落实工作到岗位,量化指标到个人,以责任促落实,以落实保成效。采用“1+N”监督模式,形成纪委监委牵头负责,农业农村、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协同配合,“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结合区委巡察工作,全面盘底全区镇、村两级债务情况,从严查处无正当理由突破债务底线行为,不断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确保专项监督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强化监督检查,推动“三资”管理精准化。强化日常监督,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日常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区纪委监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累计开展监督检查40次,发现、解决问题20个。对2021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建立相关台账,共整理问题线索102条。压实区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等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对全区“三资”管理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督查发现问题56个,发出督查通报16份、工作交办函11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三资”方面政策制度13项,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创新监督方式,推动“三资”管理信息化。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把“三资”管理关进“数据笼子”,对全区142个行政村“三资”管理、“财务公开”及小微权力运行情况进行提级监督,监督内容纳入“互联网+监督”,群众可以实时监督本村事务、党务、财务等公开内容,及时了解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龙光桥社区村民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留言对区经管站公示的本社区2022年3月31日青苗补偿支出74101元的款项提出质疑:“公示的照片不充分,未根据实际的领款单一一拍照公开,无法得知具体哪位领款多少,建议严格按照公示要求,将每一张单据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区纪委监委受理留言后及时转交区经管站进行答疑处理,得到群众的认可。定期对“三资”管理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巡查,以专项监督督促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以信息化赋能“三资”管理监督,促进农村“三资”管理更规范,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护航乡村振兴发展。
提升监督实效,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持续正风肃纪,紧盯农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深挖背后“责、风、腐”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铁的纪律守护好农村“钱袋子”。如,赫山区龙岭产业开发区马龙坝村(社区)陈得胜案。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陈得胜在担任龙岭产业开发区马龙坝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居委会)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隐瞒的手段,个人侵吞集体资金60万元;伙同他人私分集体资金44.4万元;安排该村(社区)干部在马龙坝社区水利设施维修工程项目中虚列开支,套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3.6万元。陈得胜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2年8月,陈得胜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其他相关责任人均受到相应处理。截至目前,赫山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已先后立案29件,党纪政务处分55人,组织处理60人,挽回经济损失271.38万元。(赫山区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