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监督促效 以村集体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在衡山县白果镇湿田村板栗基地,一片片树苗沐浴着阳光,十余名当地村民正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熟练地松土、挖沟、施肥,整个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这是县纪委监委在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督查工作中看到的一幕。
乡村振兴无小事,群众受益为根本。近年来,衡山县纪委监委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就发展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切实发挥监督职能。针对年初开展的乡村振兴专项督查中发现部分村集体经济成效不明显、发展规划没有针对性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县驻村办、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会上及时通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各部门提出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衡山县白果镇湿田村板栗基地的发展和扩建瓶颈问题,各职能部门结合白果镇特色,为湿田村板栗基地谋划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作监督检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各村(社区)渔业养殖、油茶种植等专业性较强的集体经济项目,县纪委监委及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专门的业务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上门授课,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村(社区)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切实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同时,该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充分发挥派驻纪检机构的“探头”和前哨作用,深入农资市场和田间地头,重点监督农产品种植、农资储备、机械安全生产使用等方面,发现问题15个,收集涉农问题23个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到位。
目前,衡山县已开展乡村振兴相关业务培训2次,督促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派出业务骨干上门业务指导20余次。该县纪委监委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督查7次,发现问题40余个,现场交办问题19个,下发督查通报1期,集中约谈驻村干部16名。(衡山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