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汨罗市: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组合拳”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06-08 17:00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汨罗市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积极推动“小田改大田”。汨罗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打好调度、监督、治理三套“组合拳”,盯紧“粮袋子”,守好“钱袋子”。

    一、打好调度拳

    市委先后三次部署调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市纪委监委发挥主推作用,实行定期调度与专班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一是现场调度。市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现场调度,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4月4日,市委书记朱平波直插三江镇荆浒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前期群众工作不够深入、工作公开透明度不高等问题现场调度,要求对全市已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五个回头看”。二是会议调度。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市纪委书记每月组织召开调度会,听取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安排部署下段工作,调度线索案件办理。三是专班调度。抽调党风室、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聚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时调度。建立“周碰头、周小结、半月通报”工作模式,现已下发通报13期,对工作落实不力的3个镇及监管不力的2个市直单位予以全市通报,并由委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二、打好监督拳

    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少数”、重要环节,坚持全周期管理,开展全过程监督。一是实施前严格把关。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通过列席相关部门党组会议、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土地流转、立项、财评、工程招投标等开展“贴身监督”,做到“工程未动土,监督走在前”。同时督促相关单位严格做到“六个不开工”:即无可行性论证报告不开工;群众工作不到位不开工;设计图纸不公开不开工;工程项目不招投标不开工;监管措施不闭环不开工;乡镇党委政府不签订承诺书不开工。二是实施中严格监督。构建“单位巡回督导、乡镇全天候督导、村委跟踪督导、监理专项督导”的立体化监督模式,推动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同时成立8个督查小组,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不定期对全市15个乡镇和相关市直单位开展集中督查,重点查看工作责任是否落实、工程建设程序是否合规、工程建设质量是否严格把关等。去年11月以来,督促相关部门对施工程序不规范、灌溉渠道衬砌比例不高、田埂垮塌等15个项目予以叫停,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对工程质量监管不力的2家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立行立改;对工作不作为敷衍塞责影响项目开展的12名党员干部予以严肃处理。三是实施后严格验收。对已完工项目,督促相关部门对项目内容、工程质量、项目施工量等进行全面验收,杜绝虚列面积、虚增工程量套取专项经费现象发生。起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问题线索,对工程建设违规发包、土地流转资金侵占挪用、工程款拨付不合规、优亲厚友、利益输送等问题严查快办,目前已立案6人,留置1人。

    三、打好治理拳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持续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健全市级机制。通过将问题抄告相关市级领导、专题报告等形式,推动市级层面完善体制机制,出台《汨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汨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改大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汨罗市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着力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健全部门机制。出台《汨罗市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制度(试行)》,健全“建管护一体化”机制,通过委托管护、工程保险、专业化市场化管护等多种模式,确保管护到位,避免“重建轻管”现象的发生。三是健全乡镇机制。建立健全四个“清楚”制度,即一封公开信,向群众说清楚;一笔收益账,同群众算清楚;一纸村民约,跟群众理清楚;一个公示栏,让群众看清楚,为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建设指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