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夯实“三资”治理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蝶变”

“请你党组加快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近日,衡阳市蒸湘区纪委监委发出了一份落实主体责任提示函,督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据悉,为切实保障农村“三资”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蒸湘区纪委监委对全区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的专项监督,在发现了该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存在部署滞后、自查自纠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后,第一时间向相关单位党组发出了主体责任提示函,要求迅速整改到位。
不仅仅是发送主体责任提示函,今年来,蒸湘区紧盯“三资”领域重点问题,以强有力监督推进“三湘护农”工作落实落细的创新举措不胜枚举,一个个昔日“小”乡村纷纷发生美丽大“蝶变”,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高位推动,护农更助农
蒸湘区委领导高度重视“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在区委常委会上组织专题研究“三湘护农”工作,对“三资”管理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就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精准发力有效施策持续护航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把“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同时,该区第一时间制定下发了《蒸湘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主体责任清单》和《蒸湘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监督责任清单》,并对2020年底以来尤其是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以来全区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强化监督,“线上”+“线下”
“太感谢了!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诉求发送在平台里,没想到问题就解决了,这面锦旗请一定收下。”
家住蒸湘区星悦湾小区业主陈女士通过该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顺利解决了诉求后,开心的将一面锦旗送到该区蒸湘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的手中。
互联网平台数据的有效运用是蒸湘区进一步强化“三资”管理的新方式。近年来,为确保监督有力有为,蒸湘区将“线上数字化+线下网格化”双线联动,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线上通过蒸湘区“网上衡阳”460个监督服务微信群与群众实现实时互动、实时监督,广泛收集意见建议864条。深化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加强对我区128项民生资金项目和村(社区)级财务和资产资源信息公开的监管、展示乡村振兴成效文章121篇,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遏制和杜绝乡村振兴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线下该区每个村(社区)分别配备1-2名“清廉监督员” 驻村(社区)监督,确保监督“无死角”。
5月初,蒸湘区推动部署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内容全口径纳入,作为自查自纠重点,安排3个驻场检查组对高碧村、振兴村进行为期10天的驻场检查,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查处监守自盗、贪占挪用以及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问题,推动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
全面融合,清廉也清秀
“村里存在垃圾乱扔现象”“村民对如何利用科技平台进行实时监督的知晓度不够”。
在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的“清风长廊”,每隔一段时间,村委会就召集部分党员干部与村民围坐一堂,共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事项决策,确保“三资”底数准确无误。
多题共答,积厚成势,才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走上“高速路”。蒸湘区一方面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主抓手,聚焦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等方面,与清廉蒸湘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另一方面探索形成了区纪委主导、四个专项牵头部门主抓、各涉农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一体推进的工作模式,坚决惩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
清廉的“政治生态”换来了清秀乡村的“美丽形态”。蒸湘区通过坚持为村级集体守好“家底”,进一步为乡村振兴铺平了“广阔大道”。(刘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