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做实“互联网+监督” 护航乡村振兴

双峰县从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抓实平台日常管理、用好用活监督成果三方面发力,做实“互联网+监督”工作,严管小微权力,护航乡村振兴。
一、压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纪委书记等县委常委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成立县村级小微权力事务中心,配备9个事业编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推动。如县委书记亲自约谈工作滞后单位一把手;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公务用餐监督子系统推广实施工作,在全市率先召开业务培训会,县纪委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坚持多方联动。出台“互联网+监督”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县纪委监委、县政务中心、县财政局、县农经事务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县机关事务中心等单位工作职责,构建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考核驱动。从2020年起出台全县考核办法,每年及时修订,考核对象覆盖所有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将平台信息录入公开、群众诉求办理等作为考核重点,考核结果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绩效考核及乡村振兴考核。今年年初对2022年度“互联网+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突出重点,抓实平台日常管理。深化监督平台运用。对平台群众诉求办理结果提级审核,二次投诉提级办理,严把办理质量关。2021年以来提级审核35件,提级办理1件。充分发挥平台大数据比对功能,今年对全县非残疾人员违规领取补贴数据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8344件,查实25件。推动信息录入公开。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准确录入平台信息。如,去年发出交办函3份,督促县财政局4次召开会议推进民生资金录入工作,2022年全县填报目录213个,填报民生项目207项,目录和项目填报数量居全市第一;向公务用车数据录入滞后单位发出交办函27份,督促录入公开数据1886条。做实线上线下监督。认真开展平台线上监测,针对突出问题,联合县民政局、县农经事务中心、县机关事务中心等主管部门及时线下暗访。近两年通过线上监测和线下暗访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00余个,移送线索23件,查实19件,处理33人。
三、举一反三,用好用活监督成果。强化警示震慑。2021年以来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发现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01个,处理150人。严肃查处了甘棠镇某村党支部副书记朱某某侵占退耕还林资金等突出问题。对查处的典型案件编印《以案说纪说法》,发放到各村(社区),做实做细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强化问题整改。针对突出共性问题,2021年以来发出监察建议书4份、交办函132份,推动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举一反三整改。如,今年督促农业农村、审计、农经事务等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对全县惠农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推动农经事务、审计、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问题300余个。强化建章立制。针对典型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督促责任单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如,针对死亡人员低保补贴应停未停等突出问题,督促县民政局在全县每个村(社区)聘请1名民政信息员,及时掌握上报民政定补对象死亡、户口迁出、失联、服刑等异动情况,加强动态管理。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