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吉首市:“三个一”扎实推进“三湘护农” 专项行动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07-25 23:51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以来,吉首市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实举措、强效果”工作理念,以“三个一”工作模式扎实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以实绩实效护航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一、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一盘棋”推进工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在市委领导下,成立市级层面深入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坚决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市委、政府、纪委联系乡村振兴工作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农业农村局等30余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纪委监委,由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均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专人专抓。截止目前,共召开16次市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调度“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二是压实监督责任。市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协助市委制定了《吉首市关于深入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坚决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通知》,对标省、州整治方案中明确的5方面20条措施,出台《吉首市深入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坚决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若干措施及责任分解清单》(以下简称《责任分解清单》),逐条明确职能部门措施、纪检监察机构措施,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监督单位,实现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一体推进。就具体“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而言,在上级指定的4个专项基础上,自选增加“粮食购销领域”“乡村振兴领域工程项目建设”2个专项。市财政局等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牵头专项工作方案,对应派驻纪检监察组制定监督工作方案,乡镇(街道)纪(工)委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员“探头”作用,跟进对各项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

        二、深入自查自纠,坚持“一张网”查清问题。一是全面查。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整治重点内容,从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等多方面深入乡镇、村组自查自纠。由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提统,第一至第三纪检监察室、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11个乡镇(街道)纪(工)委按照《关于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各尽其职开展常态化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自查自纠,共发现问题357个,坚持边查边改,已推动完成整改273个,正在推动整改84个,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21条。二是驻点查。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认真挑选3个村(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从市级层面政策出台、资金拨付到村级层面具体落实全链条核查,保证问题清仓起底。委领导班子带队,下沉“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驻点村(社区)开展巡查督导。经梳理,共发现问题31个,已推动完成整改19个,正在推动整改12个,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9条。

        三、精准执纪问责,坚持“一把尺”查办案件。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纪委监委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问题线索移交工作机制。市委巡察办对2个乡镇(街道)及下辖村(社区)进行常规巡察,对3个村(社区)进行直接巡察,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点巡察内容,共向我委移交问题线索9条;市纪委监委组建专门督导组,通过一线走访、一线接访,深入摸排相关问题线索,畅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信访室、案管室、审理室重点对2021年以来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看”,共梳理出“三湘护农”相关问题线索128条。二是做实问题整改。对重点问题线索进行挂牌督办,对有关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耕地“两非化”、涉农项目资金审批、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问题线索,实行“四个优先查处”,通过横向对比问题性质,纵向依规依纪依法,做到“一把尺”查办,确保公平公正。截止目前,共办结问题线索76条,查否21件,批评教育和帮助处理59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人,追缴资金460.34万元。重点查处了石家冲街道干部胡某某贪污、挪用民生资金,矮寨镇坪年村党员杨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以及乾州街道云峰社区副主任兼秘书石某某挪用集体资金等典型案例。三是深化标本兼治。针对发现的问题归类整理,对于共性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督促其剖析原因,做到举一反三。截止目前,共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工作提示函3份,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20余份,通报典型案例2批次8起8人,开展以案促改、以案示警活动10余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