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以“五个一批”助力“三湘护农”出实效

“补贴正在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核实发放,感谢你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了这笔奖补资金,我们种粮积极性更高了,种粮经营规模也能进一步扩大……”南托街道沿江村种粮大户老李笑着说到。
今年以来,天心区纪委监委下沉乡村一线,高位推动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以“五个一批”为抓手,以点连线、由线扩面,构建一体化监督体系,助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调研蹲点一批重点村(社区),摸清找准乡村问题短板
天心区围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重点监督问题,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了“区领导联点指导+部门蹲点调研+纪委监督督办”的多方联动机制,推动村情摸透、问题找准、措施定实。12位区领导各联系一个重点村(社区),深入村居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找问题、谋对策、定规划,为乡村发展擘画美好蓝图;区工作专班联合巡察、财政、审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3个驻场工作组,开展为期10天的“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共发现问题30个,立行立改26个;区纪委监委组织专班调研检查9个街道、26个村(社区),查找制度、管理等方面问题43个,并同步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限定整改时限,每周跟踪督办,推动问题动态销号。
着力打造一批监督样板,有效助力乡村治理监督
天心区以加强基层监督促基层治理提升为目标,重点推进以北塘经济联合社为代表的监督样板建设,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和合”的清廉村居。探索建立村级监察议事会机制,逐步形成“五议两公开”制度,陆续制定、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细则、党务公开、财务收支管理等近30项制度;坚持财务管理“三分开”(收支分开、监管分开、权利分开),形成权责明确、管办分离、民主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实施村级档案管理机制,实现电子化管理,设立村级“廉情信息员”,分批次集中开展培训,并不定期选拔年轻村务监督员到区纪检机构跟班学习。
探索搭建一批信息平台,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监督
天心区以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为引领,用好科技手段赋能监督。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进一步梳理全区“一卡通”项目,妥善处理问题线索30条,解决群众难题10件;深入推动天心区成为全省首批阳光审批系统建设试点单位,争取年内实现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的“阳光审批、阳光发放、阳光监管”;督促区农业农村局推进农村“三资”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将涉及村土地出租、房产租赁、征收补偿、集体企业盈利等集体资产全部纳入线上监管平台;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组建“阳光村务”微信群,实现村民对村务公示信息的广泛监督。
及时化解一批农户难题,切实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天心区探索实施“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监督“神经末梢”作用,近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全力打通基层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比如,有种粮大户反映“因耕地细碎化严重,所流转的土地没有集中连片,且因政策原因无法申领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种粮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区纪委监委及时对接职能部门,督促研究具体办法,出台以奖代补的扶持文件,帮助解决种粮户实际困难,有效提高了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规范性、精准性。截止今年6月份,区纪委监委组织人员实地走访群众120余人,收集问题、建议6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9个,推动完善制度机制13项。
清查快办一批问题线索,有力保障专项行动实效
区纪委监委坚持以查办案件开路,畅通信访渠道,全面起底涉农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对新增举报线索实行联席会商,压实承办方责任,提升核查质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挂牌督办。2021年以来,已查处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移送司法2人,组织处理3人。坚持“查、剖、改”一体推进,对已办结案件进行“回头看”,开展以案促改、以查促治警示教育活动,分类分层围绕加强党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发挥民主决策、严格信息公开等方面下发监察建议书,把以案促改触角延伸到一线,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精准把脉,科学开展跟进式监督,把监督资源向护航乡村振兴倾斜,让‘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天心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