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三种模式”同频共振 推动“三湘护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湘西州泸溪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州纪委监委的工作要求,突出“三个强化”,构建“三种模式”,形成发现问题、推动整改、深化治理的监督链条,推进“三湘护农”走深走实。
强化高位推动,形成多级蓄力的“动车组”模式
省州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安排后,泸溪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县委主要领导,县委常委会及全县各级各部门相继召开传达学习会议。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治理范围及内容、实施方法与步骤及工作要求等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工作职责,全链条压紧压实责任,确保专项行动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工作稳步推进。
针对工作中单打独斗、各管一摊、力量不集中、发力不精准等问题,坚持由县纪委监委统一谋划调度,统筹联动信访举报、审查调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和巡察机构,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同时,从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牵头单位抽调5名业务骨干组成了工作专班,负责专项行动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强化过程管理,做到履职一单明,监督一单清。理清牵头单位责任,聚焦5个方面20项措施,要求责任单位对照清单进行自查自纠,加强与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互通、线索互移机制,用好审计监督成果,形成了多级蓄力、集中发力的“动车组”模式,让监督的“拳头”攥得更紧更有力。截至目前,各单位自查自纠共发现问题247个,县委巡察、审计共移送问题线索10件,专项行动成员单位移送线索13件。
强化问题导向,采取三方联动的“室组地”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室组地”联动模式,对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来一次“大起底”和“回头看”。县纪委监委信访室、案件监督管理室分别对2021年以来全县乡村振兴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举报件、问题线索办结情况进行逐条梳理研判,对未办结的问题线索明确办结时限,以时间倒逼工作进度。同时,由机关股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组建4个监督检查组对11个乡镇、22个县直单位专项行动安排部署、自查自纠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察看现场、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7个。
精心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从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突出问题三个方面着手,选取3个乡镇3个村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通过为期10天的驻场检查,共发现问题55个,整改完成49个。
扎实开展“入村亲农”专题调研督导。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书记组成11个专题调研组,深入22个信访问题集中、各类矛盾突出或涉及省纪委督办、交办问题线索的重点村开展调研督导,通过为期5天的调研,收集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2050个,移送问题线索28件。
强化成果运用,构建高效运转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坚持把监督、惩戒、教育、治理贯通起来,发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把案件查办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对重点疑难案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通过领导包办、挂牌督办、提级查办等措施,压实核查责任,严把案件质量关,同向发力,形成整体高效联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格局。
督促乡镇纪委、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的运行管理,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发布,严格按照要求公开公示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第一时间收集和回应群众诉求。今年来,收到并办结群众反映各类诉求问题131个。
深化推进以案为鉴、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做细做实查办案件、专项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对乡村振兴领域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曝光,通过约谈班子成员、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形成强烈震慑。今年,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对县直单位、乡镇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338人次,开展警示教育大会39次,接受警示教育的党员干部达5000余人次。同时,督促有关单位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7个,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监督检查工作,做到从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小切口大深入”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泸溪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向芝)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