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多措并举 助力“三湘护农”落地生根

农村集体“三资”清底自查自纠,确保群众监督落实到位;借助专业力量审查经济合同,确保治理成效……目前,长沙县“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不断引向深入,为乡村振兴贡献新活力。
清查“三资”家底 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路口镇明月村的工作人员梁盾拿着十几张红色台账,按集体资源类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台账、公益性资产台账、对外投资台账的顺序,分门别类一一贴在了每个组人流量最密集、最显眼的地方。这些都是明月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清”以来所查出的资产资源。
“周末带孙子出来玩我都会经过这个路口,有空的时候就会看看墙壁上张贴的台账,政府工作做到位了,群众心里才更放心。”路过的熊娭毑说。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查清“三资”底数是第一步,如何通过台账标准化建设将村级集体经济展示在阳光之下,真正打通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是本次“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的要义所在。
为确保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不漏一处房屋、不漏一块资源,明月村严格按照县“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创新推出的“三签字两公开”工作法,做到确保联村党政、村(社区)书记、村纪检小组组长同时签字,及时在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公开、村民小组张榜公开四类台账。
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优势,让群众在“指尖”上参与监督,也是长沙县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化、长效化的创新举措。
“村里的每一项事务、每一笔开支,都在‘清廉星沙’平台上‘晒’出来,从过去村干部的‘关门议’转变为现在的‘群英论’,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审查经济合同 全面提升治理实效
“现在村里‘三资’资料是否完成全面清查?”“在将台账归档的时候是否遇到问题?”“目前问题整改进度如何,能否在限期内完成整改?”近日,县“三湘护农”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全县各个村镇,对“三资三清”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当专班人员向春华镇武塘村退休老干部龙铁钢咨询时,龙铁钢介绍:“我发现很多集体资产资源问题都是由于原来合同签订不规范造成的。比方说原武塘村的武塘小学就存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的情况,但合同内未规定到期后该如何处理。”
从规范合同入手,解决资产底数不清、产权责任不明、监管问效不力等问题,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这是护航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经过初步判断,你的合同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合同租赁期限超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最长20年期限,一个是……”在春华镇石塘铺村,律师在对位于该村的一鼓风机厂所签订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进行审查,随即提出了整改意见。
今年三月以来,长沙县严格按照“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部署要求,逐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清理规范工作。
一个个律师深入村、社区,对需要清理的合同进行系统分类解释,当村、社区干部遇到难点问题时,则做好答疑解惑。为了把工作做实做细,广泛宣传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县纪委监委、县司法局联合把相关案例收集整理起来,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多期普法小动画,以案件明法理,保障集体资产管理规范有序。
据悉,全县第一阶段合同审查任务已经完成,共收集合同4239份,其中问题合同2789份,自查发现问题1159个,346个问题已整改到位。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