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乡村振兴,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湘潭县坚持以“三湘护农”为抓手,紧盯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以案“三促”、监督下沉、清廉乡村建设等举措,打通监督“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以案促改赋能乡村振兴
“感谢组织及时警醒,避免我犯更大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汲取教训、严格要求,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今年1月份,在县纪委五片区督导下,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全体干部在前期发现有关问题的项目现场,召开警示教育暨以案促改会议。该中心负责人逐一表态,6名被追责人员进行深刻检讨,并要求迅速将交办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推进。
今年来,湘潭县以案开路,强力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截至7月共立案查办涉农问题42件,已处分21人。在查办案件的同时,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案例剖析、处分宣布、自我检讨、通报曝光等方式,督促案发单位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此外,湘潭县还坚持在推动整章建制上下功夫。针对村级财务管理这一基层“微腐败”的重灾区,县纪委深入剖析有关案例,督促有关部门整章建制、源头施治,如推动县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湘潭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并利用“入村亲农”调研、“互联网+监督”等广泛宣传,指导群众通过信息化手段参与到村级各项事务的监督中来。
监督下沉护航乡村振兴
“在派驻村级纪检员的日常监督下,南下村集体经济资金流向、流程手续公开透明,黄骨鱼养殖、黄豆种植‘两黄’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凸显,村级发展上了新台阶。”在县纪委调研南下村时该村干部群众为派驻纪检员大为称赞。据悉,派驻南下村纪检员结合该村实际,加强对乡村振兴产业规划、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今年南下村年收入有望突破180万。
为着力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基层“微腐败”的滋生,湘潭县纪委面向全县17个乡镇320个村选派驻村纪检员,有效统筹村级监督力量,打造“一室三员”监督体系。今年以来,派驻村级纪检员共开展廉政谈话852人次,会议监督1023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或上报问题77个。
在发挥驻村监督的同时,湘潭县探索以各种形式推进监督下沉,今年先后对2个乡镇3个村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检查,对34个重点村开展“入村亲农”调研,通过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农户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协调解决群众反馈各类问题50余个。
清廉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自我们村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后,来村上体验清风之旅的游客与日俱增,村上现已开办农家乐、饭店、民宿等10余家,村级集体经济今年再次实现增长。”乌石镇乌石村党总支书记梁建新高兴地说道。
今年,乌石村将清廉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依托彭德怀故里区域优势,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彭总清廉精神,推进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陈列展建设,积极发展村级电商平台,强化与大禹兴农、罗氏腐乳等民营企业的合作,引进军威军旅等社会资本打造新的乡村旅游景点,推动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产业“聚”变,实现清廉品牌建设和经济发展融合互动、同频共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乌石村的“聚”变是湘潭县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为了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乡村基层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效能,湘潭县将清廉乡村建设纳入清廉莲乡建设的整体范畴,制定清廉乡村建设创建标准,不断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持续擦亮乡村清廉底色,切实保障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殷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