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强化“三护”措施 提升监督实效

今年以来,永兴县纪委监委把“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作为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践行执纪为民理念的主任务、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主动仗,聚焦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42件,处理41人,留置1人,追缴资金170万元。
强化系统推进,提升“护”的高度
一是以高的站位抓部署。县纪委常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有关指示批示和文件会议精神。制定印发“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16项整治重点和4项重点整治任务逐一细化措施、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带头深入乡村督办信访问题。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深入16个乡镇调研督导“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二是以顺的机制抓统筹。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安排2名委领导牵头负责,组建5人工作专班,实行一周一碰头、半月一小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的工作调度机制。建立约谈提醒机制,对前期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好的县农业农村局、县农经站和便江街道、湘阴渡街道、黄泥镇进行了约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纳入清廉永兴考核、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三是以硬的举措压责任。采取跟踪督办、现场督导、约谈警示等方式,加强对“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的调度督促,压紧压实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责任、乡镇属地责任。发挥巡察、财政、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明确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切实推动各项监督贯通融合、协同发力。将专项行动整治内容纳入巡察重点,有力开展巡乡带村、专项巡察,发现乡村振兴领域问题378个,移交问题线索6条。
强化重点监督,拓展“护”的深度
一是紧盯重点对象,注重谈话提醒。抓住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这个主体,抓住村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分层分级进行谈话提醒。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结合下乡调研督导,先后对16个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乡镇长、纪委书记开展谈心谈话,督促乡镇领导抓实“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对监督单位重要岗位人员开展提醒谈话,各乡镇纪委书记对辖区内的村(社区)支部书记进行谈心谈话,督促相关单位重要岗位负责人、各村(社区)负责人认真自查自纠、整改问题,以谈话压实责任,用监督推动工作。
二是紧盯重点内容,注重问题整改。围绕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等重点,督促三个县直部门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分头开展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组建工作组进驻便江街道城郊村、周家村、茶园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自查自纠工作全面开展。
三是紧盯重点环节,注重风险防控。围绕资金拨付、项目安排、工程验收等环节,组织派驻纪检监察组提前介入、靠前监督、跟进监督,帮助相关单位分析廉政风险,查找风险点,建立健全防控措施,从源头防范风险隐患,如协助县乡村振兴局认真查找风险点,建立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清单,并分发给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促使村级权力规范运行。
强化案件查办,加大“护”的力度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听民声。在全县16个乡镇设立“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举报箱,在全县251个村(社区)公开举报电话,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坚持开门接访,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在信访室坐班接访,并结合“走找想促”调研、入村亲农等活动,带着信访问题到基层下访,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二是严肃监督执纪顺民意。全面起底2021年以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问题线索145条,分门别类进行再排查、再研判,建立台账,动态更新。挂牌督办重点信访问题线索,实行纪委书记定期调度、纪委副书记领办督办,20件省市交办督办问题线索已办结12件、完成初步核查6件并立案审查6人。
三是推进制度规范聚民心。采取下发工作提示函、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查找制度漏洞,补齐短板弱项,形成制度规范。针对镇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县财政局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乡镇(街道)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方案》;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修订《永兴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制度》。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