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推行“一镇一清单” 让良田回归“粮田”

“这片地现在种的是黄豆,还有县里的农技干部过来指导,长势很好……”近日,面对前来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的桃江县纪检监察干部,村民陈妈连声说到。
陈妈是该县浮邱山乡水口山村的村民,虽年过七旬,仍勤恳劳作。五年前,在家门前的一片土地上种下桂花树,经过几年的精心照料,已是郁郁葱葱,但这片桂花树所在的土地属于耕地恢复的范围。经过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宣传政策、耐心沟通、热情服务,终于获得了老俩口的理解,顺利完成复耕,如今陈妈的耕地上已洒满了黄豆种子,等待硕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守住耕地红线,桃江县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县建立起“一乡镇一清单”工作机制,将占用农田挖塘养殖,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等“非粮化”问题,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耕地建房等“非农化”问题,纳入到专项整治清单当中,并采取销号制,做到整治工作具体化、清单化、责任化。
“这片地势较低洼且种植了莲藕,土质松软,现利用坑塘周边土壤回填,土壤正在逐渐恢复到耕作水平。”在该县大栗港镇德茂园村,该县纪委监委正对照着整治清单查看工作进程。
为确保“非粮化”“非农化”政策落实到位,该县纪委监委持续跟进监督,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已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同时,综合运用约谈提醒、发函督办等方式,督促各乡镇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把农田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让良田回归“粮田”,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更需要精准施策、系统施治。该县不断创新生产形式,对摸排出的复耕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鼓励有劳力的农户自行复种,对整户外出、无劳力的农户,进行托管代耕方式,快速推进耕地复耕复种。截至目前,该县已恢复“非粮化”“非农化”耕地共计155.79余亩。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将坚定扛起政治责任,持续推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专项整治,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之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保驾护航。”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谢佳良)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