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落实“三个三”工作举措,规范农村 集体“三资”管理

今年来,绥宁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落实“三个三”工作举措,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助推“三湘护农”走深走实。
一、实行“三级联动”,高效部署落实。一是县级强力推促。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6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4次召开全县性工作推进会,强力推进“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聚焦4个方面23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清单和工作重点。印发整治方案,对全县17个乡镇“三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名,倒逼工作落实。二是乡镇全力推动。各乡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乡镇长为双组长的工作专班,累计召开了50次专题部署会、63场业务指导会,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村(社区)支两委。通过召开院落会,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群发信息等方式,广泛宣传“三资”清理相关政策法规。三是村级奋力推进。全县235个村(社区)把“三资”清理工作纳入村支联席会议第一议题,对照工作方案和提示,以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清理办法,重点对资金、资产、资源、债务、合同等进行彻底摸排统计,重点核查老村部、学校、大礼堂等固定资产的权属、管理及使用情况,逐项核实登记,形成动态台账并“一周一报一销号”。
二、突出“三步到位”,强力推进整改。一是全面自查到位。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以点带面在全县铺开。共自查出“三资”各类问题2096个,其中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1098个,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问题324个,债权债务管控不严问题53个,资产管理混乱问题294个。经济合同不规范问题217个,其他问题110个。二是业务指导到位。针对乡镇业务不熟,整改措施把握不准的问题,县职能部门及时提示指导,共下发工作提示函5期,微信群发提示9期,对上报数据失常,错误较多的乡镇进行重点指导督导,纠错12起。下发督办函20份,交办123个重点难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机制保障到位。出台《绥宁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绥宁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从源头预防集体经济出现腐败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
三、坚持“三管齐下”,提升监督质效。一是深入开展全方位督查。建立县纪委监委督乡镇和县职能部门、县职能部门督乡镇、乡镇督村(社区)立体式督查网络,实现村(社区)监督全覆盖。县纪委监委共组织开展4轮专项督查检查,下发督查通报2期,下发督办函4份,对10家工作不力的单位全县通报批评。二是大力推进“巡审督联动”。对8个乡镇98个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时,巡察与审计同部署、同进驻,同步开展“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巡察,巡察审计发现问题19个,移送问题线索9件。三是严肃查办问题线索。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合办案优势,严厉惩治贪污侵占、截留、违规处置村集体“三资”等违纪违法问题,共排查问题线索32件,已办结26件,党纪政务处分16人,组织处理12人,追回资金35.65万余元。(绥宁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