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花垣县:“三五三”工作法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09-27 15:19 来源:新湖南

        今年来,花垣县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力量重点配置到“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中,以“三定”“五抓”“三督”惩治乡村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党纪政务处分50余人,涉及资金280余万元,有效护航乡村振兴。

        联动“三定”,凝聚监督合力。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力量,既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又明确职能部门协作,形成排查梳理乡村振兴领域风险问题的监督合力。一是县级层面联动“定向”。县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专责监督职能,县纪委书记与县委、县政府分管乡村振兴副职联动协调,议定监督内容为乡村振兴领域特别是“三湘护农”专项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全覆盖监督资金使用、政策落实和人员调配等事项。二是县乡之间联动“定责”。县级层面组建工作专班,其中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明确日常调度、培训指导和督查梳理之责。各乡镇根据职能职责对照乡村振兴领域存在的风险点全面梳理工作情况,摸清底数,上报专班,明确自查之责。三是部门之间联动“定标”。召开部门碰头会,由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等牵头制定农村改厕、产业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就业收入等12个方面的督查清单,形成督查规范和标准。

        靶向“五抓”,提升监督质效。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室地”“室组”联合监督作用,密织“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督网,点上发力、线上部署、面上推进,“靶向”抓好五个专门工作,共发现问题740余个,下发通报1期,形成专报1期。一是抓专项督查。针对作风纪律、信访舆论、粮食安全,再细分人员组建专项工作组,由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自然资源局分别牵头并会同职能部门,督查梳理工作队驻村宿村、入户走访,乡村振兴信访舆情处置,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情况,提出专门督查意见建议。二是抓专项摸排。制定《花垣县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信息采集表》,要求占用耕地风险集中的乡镇在辖区内开展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设施用地属性登记排查。在4个用地风险集中的乡镇重点排查。三是抓专项抽查。针对种植大户虚报粮食种植面积套取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点对点抽查4个家庭农场,发现被抽查的家庭农场所申请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面积与实地走访真实种植面积出入较大,问题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四是抓专项报告。工作专班汇总整理资料,梳理分析情况,形成督查工作报告,径报县委。将关于部门领域问题突出的“花垣县乡村振兴12个方面风险问题阶段性情况反馈”专报给县委,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2次。五是抓专项交办。县纪检监察机关召开风险问题交办会12次,将改厕、耕地保护、惠农补贴、产业项目等风险点上发现的问题交办到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等职能部门。以某乡镇人员错录惠农补贴数据为镜鉴,专项交办全县12个乡镇针对种粮补贴信息录入是否存在“失误”进行核查,防止财政资金出现类似损失。

        闭环“三督”,巩固监督成果。严查乡村振兴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督促职能部门完善机制堵塞漏洞,将风险点的督查整改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中,形成纠治、查办、整改“闭环”机制。一是督促纠治常提示。针对乡村振兴领域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制定下发不同类型的“工作提示”,促动职能部门和乡镇抓好纠治。截至目前,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4个领域为重点,针对风险点发出工作提示42份。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对情况报告滞后的县直单位,由县纪委监委对单位分管该业务的副职进行工作提示、批评教育。二是督促查办严惩处。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的违纪违法事实,又查当地党委政府对扶贫领域的监管责任,如花垣镇老王寨村原第一支书杨某某挪用扶贫项目资金被移送司法机关,该镇原党委委员石某因对项目资金监管不力被政务警告处分。今年来,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三湘护农”问题线索70余个,县纪委监委同步移送公安侦查办理5起,形成了有力震慑。三是督促整改重实效。会同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机构、乡村振兴局,对风险问题自查组织不力、工作滞后、情况不实的乡镇和单位进行“回头看”。县纪检监察机关在乡村振兴领域一线实地督查19批次,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97个。建立问题办理反馈机制,将涉及乡村振兴的信访线索办理情况反馈会开到农户家中,倾听群众意见,巩固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惩治成果。(吴宗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