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巧用“连环招”织密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网”

近年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上中下贯通融合、点线面多向发力,着力推动基层监督落实落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今年来,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个,立案11起,处理处分23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追缴违纪违法资金43.48万元。
出“实招”,找准着力“点”,提升监督“精度”。一是理顺方向谋全局。聚焦惠农补贴、农村“三资”、耕地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三湘护农”专项监督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分解,制定任务分解清单、问题整改清单、专题调度清单,建立耕地抛荒、惠农补贴发放等12项监督台账,做到底数清、责任清,有效解决基层纪检干部能力“瓶颈”,让外行变内行,内行变专家,全面提升监督水平。二是闭环管理促落实。紧盯乡村振兴领域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强化全过程监督,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理清各单位权力清单,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督促整改、问题销号”的闭环监督。今年来,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集中监督检查65次,现场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31个,下发督查通报6期,有效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三是协同监督聚合力。建立健全县纪委监委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调查、协调会商等工作机制。对日常监督检查、案件排查、专项巡察等渠道收集的“三湘护农”领域问题线索,进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会商研判,切实提高线索处置效率。今年来,围绕“三湘护农”“五子”问题监督百日行动,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会商6次,督查检查5次,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4个,对县溪镇多星村等3个村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查找各类问题29个。
亮“硬招”,划定标准“线”,增加监督“深度”。一是以学促用强本领。把以会代训、业务培训、跟班学习、组织调训、联合(交叉)办案,作为提升基层纪委自主办案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年来,围绕“三湘护农”监督、问题线索处置、日常监督等方面举办集中培训2期,参训人员900余人次;乡镇纪委到市县跟班学习21和15人次。二是规范建设补短板。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出台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六统一六明确”12条硬核措施,形成了一套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开展基层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11个乡镇纪委立案38件,结案31件,其中涉农案件6件。三是县乡联动提实效。建立县纪委监委领导联乡联村机制,深化“室组地”联动。实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提级监督,今年来健全完善村级“一把手”个人廉政档案173份,累计审核重大事项报告22件,提级查办问题线索3件,处理处分2人。
谋“新招”,拓宽覆盖“面” ,增加监督“广度”。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聚焦“小微权力”阳光运行,将“公开上墙”“公开上网”双线推进,全面推动村级财务、工程项目、发展党员等群众关切事项进公开栏、进为民服务微信监督群、进鼓楼议事点,激活群众监督廉能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今年来,通过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核查疑似数据7275条,处理3人,追缴违纪违法资金0.34万元。二是精准施治“微腐败”。聚焦乡村振兴、农村“三资”、民生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精准靶向施治,深挖彻查吃拿卡要、跑冒滴漏、贪污侵占等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查处力度,激发群众参与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热情。三是深入群众解民忧。围绕群众关注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县乡两级纪委常态化开展一线接访、带案下访、重点走访、问效回访等,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今年来,共收集到信访举报46件,群众意见建议74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1个。组织开展县、乡两级纪委领导干部“入村亲农”调研督导活动,走访群众210余人次,解决问题27 个。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