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坚持问题导向 紧盯关键领域 助推“三湘护农”出实效

“这一农户怎么发了这么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今年以来,花垣县纪委监委在全县启动“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聚焦惠农补贴资金的“钱袋子”,以“一卡通”核查工作为抓手,组织12个乡镇纪委开展自查自纠和交叉检查,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政策落地落实的突出问题。
一点之差,流失数万,细查补贴超领原因。补抽乡通过自查自纠,发现该乡大卡村村民龙某的田地面积有345.49亩,其中田地4.49亩,土地341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6276元,一次性种粮补贴6857.26元,合计43133.26元。经深入核查,龙某非种粮大户,实际田地面积有4.49亩,土地面积只有3.41亩,该乡工作人员在输录农户田土面积时操作失误,遗漏了“小数点”,导致录错龙某生户、龙某勤户田土面积,造成这2户共计超领惠农补贴57497.71元。目前,经过对农户开展多轮思想工作,超发的57497.71元资金已全部追回,相关人员受到相应处置。
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花垣县纪委监委督促县财政局牵头对2015年来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按年份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对“一卡通”实际发放数据、计税面积及第二次土地确权面积进行比对,对烟稻轮作方式涉及的耕地面积进行核查,共查出危房改造、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等8个方面32个问题,移送县纪委监委问题线索2条,乡镇纪委问题线索1条,其余问题正在加快整改当中。为实现长效长治,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补贴发放数据的采集、录入汇总、审核、修改,财政部门进行程序性复核,代发金融机构发放补贴资金,“互联网+监督”进行公开,并广泛开展宣传,确保政策到户,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找准结点,重点突破,整治群众身边腐败。专项整治期间,龙潭镇种粮大户石某新因涉嫌诈骗、套取适度规模经营补贴27万余元主动投案。随后,县纪委监委紧盯此类突出问题,以点破面,以种粮大户为重点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专项整治,采取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个别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种粮大户进行摸底和检查排查,发现2户家庭农场、2户种粮大户虚报粮食种植面积套取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问题线索,以及其他涉农领域问题。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21个,问题线索5条,立案6人,移送公安机关5人。此外,还制定了《花垣县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信息采集表》,督促占用耕地风险集中的乡镇在辖区内开展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设施场地用地属性登记排查,坚决整治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梳理漏洞,强化问责,助推行业系统治理。针对地区性、系统性、行业性等突出问题、反复发生问题,县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公检法主要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推进系统治理的方法措施,围绕明责、履责、问责等链条和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审视制度机制的漏洞,督促有关部门、单位明确和落实建章立制的责任,补齐制度短板,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8月30日,在县农业农村局召开花垣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自查自纠工作动员会,邀请全县规模靠前的30余户种粮大户代表参加,向其说明严厉形势、解析相关法律、解读相关政策、通报相关案例,督促开展自查自纠,主动说清问题,从而达到惩治一人、警醒一片的效果。
“诈骗入刑标准很低,5000元就能让村里的‘能人’成为‘罪人’,成了‘蝇贪’,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失去了面子、失去了信任。作为致富带头人,大家要提高纪法意识,不要为了一点小利而失去了真正的大利,违法乱纪、昧良心、不道德的事,咱们坚决不能做!”花垣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诫大家。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