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强化“三资”监管 护航乡村振兴

近年来,耒阳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围绕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三资”管理,持续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高质量监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全市共查处“三资”问题线索7条,立案7人,党纪政务处分7人。
种好“责任田”,强化三资管理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住、管好农村集体“三资”责任田,成为当前一项迫切任务。为此,耒阳市委主动担责做表率,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纳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自查自纠重点内容,并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农村集体“三资”有关工作,切实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难点堵点。
市委有安排,纪委有行动。耒阳市纪委监委及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作为全年监督工作重点,紧盯项目资金使用、资源资产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专项监督,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落实。同时,为更好压实各方责任,耒阳市纪委监委还制定出台《2023年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监督清单》《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专项监督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3类20项,实行一周一跟进、一月一汇总,形成了“党委牵头主抓、纪委监督推动、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绘好“路线图”,规范权力运行
“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明细、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审批流程、涉农补贴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纷纷纳入‘小微权力’清单,张贴在公告栏里,让我们一目了然。”耒阳市公平圩镇华南村村民看着村务公开栏里贴出的明细表感慨地说。
如何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耒阳市纪委监委以清廉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督促各乡镇(街道)全面规范“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每项权力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工作时限及服务电话等,更好地做到了让干部清清白白、群众明明白白。不仅如此,全市还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管理,建立统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台账,由乡镇(街道)对各村“三资”进行代理服务,并将各村的集体“三资”情况录入电脑,据实随时更新,使用结果及时公开,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
念好“紧箍咒”,织密监督网络
“问题查清了,资金也及时拨付了,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今年6月,耒阳市彭桥社区村民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督查组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道。
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耒阳市纪委监委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的同时,创新推行“湾村明白人+监督”和“互联网+监督”模式,一方面在全市选聘756名“湾村明白人”担任村级廉情监督员,引导其参与“三资”管理监督工作,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全市湾村“神经末梢”,提升监督质效;另一方面,通过灵活运用“监督一点通”等大数据监督平台,促进监督下沉、融入基层治理,让监督直达群众指尖,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监督一点通”平台访问量达8324人次,共收到群众诉求174件,已办结174件,办结率达100%。(谢玉良 刘小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