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阳县:织密小微工程“监督网” 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11-13 12:11 来源:湖南日报

         “投标文件密封完好,没有拆封痕迹,符合相关规定……”近日,衡阳县101县道集兵镇永乐村路段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在镇会议室举行公开招标,该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关人员对招标程序、资质审查、身份核实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这是衡阳县纪委监委衡阳县纪委监委针对村级小微工程项目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等方式,织牢织密小微工程“监督网”,全力推进清廉村社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
        破解村级小微工程监管难,首先要延伸监督触角,打通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
        该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架到乡村振兴项目一线,推动全县26个乡镇(片区)成立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乡镇纪委书记作为副组长之一,对辖区内村级小微工程履行项目审核、行政监管等职责。同时,要求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本村小微工程进行“贴身”监督,充分发挥“前哨”作用。
        “这个项目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带来经济收益,我举双手赞成!”
        “民宿建好后,我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
        ……
        项目建什么、怎么建,群众说了算。9月下旬,西渡镇梅花村支两委召集高场组90余名村民代表,就打造“美丽屋场+民宿”项目一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畅所欲言、热情高涨,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全部举手赞成实施该项目。
        该县纪委监委要求村级小微工程项目的决策、发包、验收等关键环节,必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议权。今年以来,全县共有水库除险加固、集中改厕等54个村级小微工程项目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督促各乡镇将村级小微工程项目、集体资产管理等信息在平台上详细公示,并通过媒体公布操作指南、下发宣传册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浏览和监督,让老百姓心中有本“明白账”。
        “动动手指头,就能查看村里路灯建设项目的经办人、支出金额、发票等信息,简单又便捷。”演陂镇石油村村民刘大伯说道。
        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纠治什么。该县纪委监委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盯村级小微工程建设情况,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选择项目集中、资金密集、举报频发的村(社区),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对项目实施未公开、建设内容随意变更、虚构工程套取资金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通过深挖细查,查实渣江镇长岭村原党支部书记洪某华违反工作纪律,将村烤烟房配套设施资金、村儿童之家购买图书费用等项目资金共计21万余元未纳入村账,且未专款专用,以及存在其他违纪行为,洪某华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管住小微工程,还必须扎牢制度“笼子”。该县纪委监委在查办案件形成有力震慑的同时,坚持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推动县政府出台了《衡阳县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办法》《衡阳县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性文件。
        近一年来,该县纪委监委针对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共46次,立案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追缴项目资金50万余元,相关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27%。(黄靓  谢均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