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科技赋能,护好群众“钱袋子”

“你好,支书,这都月底了,怎么村里这个月的惠农惠民资金还没在‘清风码’上公示呢?”……这是东安县川岩乡上界头村一名在外务工人员查看村级“清风码”后向村里反映监督情况的一幕。
“清风码”是东安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第一职责,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创建的微信小程序,“清风码”内公示惠民惠农政策依据11类29套,小微权力清单8类35项,群众一键扫码即可对村级事务运行进程和结果实时查看、随时监督,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全力护好群众“钱袋子”。
小微权力“网上晾晒”,群众“照单监督”有力有效。政策不清楚、标准不明白,是惠农补贴资金“跑冒滴漏”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滋生基层蝇贪蚁腐的“温床”。为解决基层群众政策不清、查找困难这一问题,东安县纪委监委组织专门力量对涉及全县惠农补贴等“一卡通”资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东安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清单》《东安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文件汇编》,并在“清风码”上“政策清楚”一栏“网上晾晒”,村民对照清单一看便知,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通护好群众“钱袋子”的知情关。
资金项目“码上公示”,群众“实时监督”便捷便利。资金项目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马坪村6、9组片申请了1公里机耕道建设,现在大家来开会商议下。”近日,东安县鹿马桥镇纪委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在“线上”直播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将会议全程同步上传到“清风码”上。东安县纪委监委依托“清廉村居”建设,实时监督推动农村乡村振兴,力促跑出“加速度”,打通时空限制,将繁琐复杂的村级信息从传统“墙上”,转移到群众“掌上”的移动端,让群众在线上就可以建言献策参与监督。今年以来,全县16个乡镇已组织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170余次,收到意见建议逾2万余条。
疑似问题“键上反馈”,群众“举报监督”畅通活跃。今年3月,井头圩镇纪委在“清风码”上收到新塘村村民反映征地款长期没有发放到位,怀疑被村干部挪用的问题。镇纪委随即派出工作人员对该问题线索进行核查,发现该村村支书将汇入其私人账户的征地款用于个人开支,经镇纪委批评教育后,村支书主动上交了征地款,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清风码”除了将群众关心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公示,还设计了监督电话和群众投诉举报窗口,群众能够轻松在平台“一键”发声,信访举报畅通有效。目前,清风码扫码使用次数逾6万次,村级信访件数量同比下降12%。
“科技打通了监督的时空限制,实现监督零距离,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钱袋子’,严查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靶向监督、系统施治,为乡村振兴护航。”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荣鹏林、唐银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