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抹不开面子”的村干部丢了“面子”

“‘面子’不能当饭吃,踏踏实实工作才是硬道理,走面上功夫不如真抓实干……”近日,蓝山县犁头瑶族乡犁头村的党支部书记刘某某懊悔地说。
此前,有村民反映2022年犁头村用乡村振兴集体资金种了400多亩粽叶,可这一年多以来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如何?粽叶种植项目是亏是赚?大家都不知道,心里也没个底。
面对村民的疑惑,该乡纪委书记廖国星和同事前往粽叶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查。
“邹大叔,其他粽叶差不多都可以采摘了,可这一片却像是刚长出来,为何区别会这么大?”眼下正值粽叶采摘时节,廖国星发现粽叶生长的速度大相径庭。
“这片区域的的粽叶是今年芒种的时候种的。”邹大爷指着“长势较慢”的粽叶如实说到。
“今年又新增了一些土地用于种植粽叶吗?”廖国星找到刘某某了解情况。
“土地不是新增的,只是粽叶是重新种植的……”刘某某支支吾吾不知从何说起。
这一批重新种植的粽叶引起了乡纪委工作人员的警觉,为何要重新种植一批粽叶,这批新的粽叶苗木又是何时购入的……面对诸多疑问,乡纪委的工作人员调阅犁头村2022年至2023年的相关账本,查阅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发现2022年4月按照种植规划采购好了所有的粽叶苗木,花费6万余元,今年3月犁头村又回购了小批量的苗木,支出了400多元。
“今年3月又回购小批量的苗木是什么原因,你能解释一下吗?”
在乡纪委的深入调查和追问之下,刘某某眼见瞒不了,便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情况。
原来,去年第一批粽叶种植没有抢抓在芒种之前把苗木种植好,直接影响了粽叶的后期生长。加之天气干旱,粗放管理模式下,苗木损耗严重。为避免乡亲指责自己决策失误、管理疏忽造成资源浪费,刘某某在没有与村民商议的情况下利用村集体资金又悄悄购买了一批苗木,今年芒种之前在苗木损耗严重的地方重新种植了上去,掩盖因工作失职造成的损失。账本上每一笔资金去向记录得明明白白,今年已采摘十几斤粽叶,将其存储好,待明年粽叶全部长成一起投入市场……本是好事一桩,可好“面子”的刘书记却不想村民们发现自己工作上的小“污点”,对村集体资金只公示总额,对村集体收支细节“避而不谈”。
事后,犁头瑶族乡纪委对刘某某谈话提醒。同时对发现的“三资”管理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协调、督促村干部及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规范民主议事程序,严格管理村集体资金,要求按月逐笔公开,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积极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组建2个督查组对村集体资金开展“铺开式”监督。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监督检查6次、收集整理问题39个,推动解决21个问题,约谈提醒“一把手”5人。(黄亚芝)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