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以“三高三全三严”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三提升

自全省“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部署以来,临湘市纪委监委立足于“高、全、严”三个着力点深入开展整治工作,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质增效。
以三高促监管深度提升
一是高站位统筹谋划。临湘市高度重视,先后7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推进。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定规矩、明方向。
二是高标准组织推进 。临湘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会商、线索移送、严查快办等工作机制,坚持一周一报告、一月一调度,督促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扛牢主体责任。临湘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入村亲农”调研,调度推进“护农驿站”“清廉前哨”“小微权力监督站”建设,推动整治责任下沉落地。
三是高质量自查自纠。推动完成153个村“三资”管理自查自纠,查纠并完成问题整改459个。选取3个问题突出的村开展“驻场解剖麻雀”专项检查,查纠问题26个,移送线索9条。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全面排查,分类建立问题清单,推动问题整改销号,共发出提醒函36份,现场督导6次,挂牌督办问题线索20个,约谈镇(街)“一把手”4人。
以三全促监管精度提升
一是全方位织密监督网络。选择4个村试点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解决黄桃基地分红等3个案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4人。在全市各镇(街)设立“小微权力监督站”,梳理43项小微权力,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开展“十全”监督,在各村成立“清廉前哨”,对31项村级小微权力进行靠前、贴身监督。试点“护农驿站”,带动群众监督的探头遍布田间地头。运用“互联网+监督”大数据监督,移送相关问题线索97条,立案38人,诫勉42人、提醒谈话62人、批评教育82人。
二是全链条推动清产核资。按照“应统尽统、清仓见底、不漏一项”的原则,制作集体资产资源应纳尽纳指导目录,进一步规范完善村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台账。严把数据校核关,定期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农村产权交易等信息化平台比对数据,对存疑问题实地督查,摸清“家底子”。今年来,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10.5048亿元,集体土地228.0601万亩,全面清理核实了村级债权债务。
三是全要素推进公示公开。坚持“线上”“线下”公开相结合,“线下”推行村级财务收支“联审联签”,接受“看账团”定期检查,定点定期向村民公开。“线上”完善“1+2”监管服务科技平台(临湘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平台+临湘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临湘市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平台),做好资产资源、村级财务、农村产权交易、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建设等项目的公开公示,系统建立以来公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273笔、3289.29万元。
以三严促监管力度提升
一是严格检查巡察。组建4个督查抽查小组,对镇(街道)、村(社区),以及牵头部门有针对性地实地督查,移送问题线索8个,督办整改问题21个。建立检查联动、信息共享、制度共商、成果共用的“纪巡审”监督联动机制,融合开展镇常规巡察、村提级巡察、三湘护农专项检查,对2个镇、20个村的农村集体“三资”开展联动监督。
二是严肃执纪问责。坚持查办案件开路,严肃查处监守自盗、贪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突出问题,清仓起底2021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110件,立案44件66人,党纪政务处分46人,留置并移送司法2人。重点查办了詹桥镇敬老院原院长李某套取项目资金案,市住建局原副局长程某虚报冒领征地拆迁资金、违规占用集体土地建房案。
三是严明制度规范。针对发现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判,持续建章立制,推动制定完善《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平台应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运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平台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临湘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临湘市村级小型自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全面建立了“1+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管制度体系,推动“三资”监管从“条块分割”到“系统集成”转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