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湘江新区: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 “三湘护农”工作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12-04 11:10 来源:三湘风纪网

“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深入对标对表省纪委监委决策部署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聚焦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等方面强化监督,通过优化方式、多措并举、系统施治等举措全力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片区协作+交叉监督,破解“地缘亲缘”监督壁垒

“你们社区有大型打印设备,为什么还要花费每张2-4元黑白打印的价格到社区外大量打印材料?为什么打印店提供的打印登记表存在空缺?为什么使用铅笔汇总登记表每页的打印数量?”这是湘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运用片区协作机制交叉检查“三湘护农”工作的缩影。今年来,湘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为有效打破街镇“三湘护农”自查自纠存在的熟人困境,创新监督举措,建立起“委领导+室地”片区工作协作机制和片区纪检监察人才库、片区行业专业人才库,有效整合相邻地域街镇纪委及业务骨干力量,将全区24个街镇、9个国企(园区)划分为6个协作片区,实施片区交叉监督,实现新区“三湘护农”监督工作由单线推进向兵团作战的转变,抽调30余人,对全区街镇落实“三湘护农”工作开展6轮专项交叉检查,发现工程项目临时占地变长期不管、“三资”管理资产流失风险、惠农补贴申报审核流于形式等问题102个,压实街镇对护农工作9大共性负面清单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分级、重点督办、提级办理,切实提升监督实效;转化问题线索18条,通过交给街镇纪委办、片区协作办、提级办等方式,加大涉农案件办理,形成震慑。

驻场监督+入村亲农,破解监督聚焦不准难题

“太感谢你们工作组的干部了,土地流转的资金已经由组长全部分发给我们了”,这是新区对驻场监督发现白箬铺镇古山村村民组长肖某占有该组土地流转金2.6万元问题整改“回头看”过程中收到的当地村民反馈。今年5月,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统筹财政、资规、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重点选取新区补贴资金量大、“三资”富集的城乡结合部村(社区)进行驻场“解剖麻雀式”检查,深入肌理解剖发现问题45个,转化问题线索8条,追回资金658万元,推动街镇农村集体“三资”、财务规范管理。

“街道村社要对‘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运用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公示公开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8月1日,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钱胜同志在洋湖街道蓝天村进行调研时强调。新区纪检系统充分运用驻场监督成果,组织区镇两级纪检监察机构班子深入村(社区)一线“入村亲农”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把基层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1篇,提出相关护农工作意见建议52条,为新区“三湘护农”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纪巡联动+重点巡察,破解“上热下冷”工作困境

为有效避免省纪委监委指出的“三湘护农”专项“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持续拓展“纪巡联动”的深度和广度,建立纪检监察工委与党工委巡察办协作配合机制,采取委领导牵头调度、护农专班派员为巡察组专题培训等方式,从巡前沟通、巡中会商、巡后督改等方面强化协调联动,构筑起有序衔接、互为补充、协同高效的纪巡联动监督闭环,打通“三湘护农”工作最后一公里路径。今年对全区46个涉农重点村(社区)护农工作情况进行延伸巡察体检,督促整改问题316个。

“当下改”+“长久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今年3月以来,新区自查自纠累计发现问题870个,完成整改725个,整改率83.33%。为有效做好标本兼治的结合文章,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突出举一反三、警示教育,推动望城区原种场455亩草皮和40亩鱼塘全面退出,复垦复种,通报4起新区涉农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突出建章立制、创新举措,推动出台了《湘江新区村(社区)财务管理办法》《湖南湘江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规范文件8项,农业农村部门与新区农商行签署合作协议,搭建“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监管,实现风险防控;自然资源部门创新实施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模式,入选2023年度全省耕地保护10大创新案例。

    “我们将持续以‘三湘护农’工作为切口,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政治监督工作,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增强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据悉,新区全面起底涉农问题线索84条,办结62条,今年立案查处10人,处理处分25人次,追回、追缴资金838.9万元。(李虞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