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阳市:靶向发力守护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编辑:杨诚誉 发表时间:2023-12-24 18:20 来源:三湘风纪

今年以来,衡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扛起耕地保护政治监督责任,持续靶向发力,推动县(市)区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抓紧抓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点任务,督促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着力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增量,大力消化存量,确保耕地实至名归、农田姓“农”、“良田粮用”。

坚持“三个导向”,绘好“施工图”。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找差距。对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有关部署要求,聚焦整治“非农化”通过罚款和补办手续形式“一罚了之”,被破坏的耕地复耕不及时、复耕率偏低;整治“非粮化”不顾林木生长期、果树盛果期、鱼塘收获季、农作物成熟期等客观实际“一刀切”;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而不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方面问题,督促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问题查纠有深度、有广度、有准度。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从严从实抓整治。以审计专报反映的祁东县“非农化”“非粮化”“抛荒”问题整治为切入点,督促各县(市)区制定整改方案,要求每个图斑要有一名包图斑的乡镇级责任领导、一名负责具体落实的村干部、一套针对性整治措施、一个整治完成时限,建立完善问题整改推进情况周调度和对账销号制度,推动问题整改常态化、精细化、动态化,确保全市耕地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坚持结果导向,真干真改求实效。市工作专班及时掌握、分析、总结整改结果成效,确保出实招求实效、高标准高要求,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整改到位。根据省田长平台数据,截至1127日,衡阳市需整改的问题图斑1667个(面积10835.73亩)全部整改到位,排名全省第一。

抓住“三个关键”,打出“组合拳”。一是压实责任,落实整改。督促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全市耕地类型、面积分布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级下达保护任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实现责任上肩、任务上手、要求到人、层层压实。十二届市委第六轮巡察对18个乡镇及部分村党组织开展提级交叉巡察,将问题整改及田长落实巡田作为重点。持续推动市、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开展常态化巡田,构建“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共同守护着全市宝贵的耕地资源。二是强化督导,推进整改。4月底至520日,由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4个调研督查组,深入全市12个县市区及高新开发区、松木经开区开展调研督查,重点检查“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等情况,将督查中发现的整改措施不实、整改进展缓慢、整改成效不明显等情况直接向属地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反馈,要求定期调度、持续跟进,促进问题整改开展有序、推进有力。三是紧盯重点,全面整改。聚焦省“三湘护农”工作专班日常交办的“非农化”“非粮化”重点问题,以及2021年以来增量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在做好问题整改的同时,严格源头管控,强化过程监管,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推进耕地保护,做到整改不到位不销号、整改不达标不销号、整改不见效不销号。9月份,市“三湘护农”工作专班抽调耕地保护等方面专业人员,组建3个督查“回头看”工作小组,对已整改销号问题后期耕种等情况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固强补弱,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

用好“三个法宝”,打赢“攻坚战”。一是高位推动。330日,召开全市2023年总田长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第一总田长刘越高出席会议并讲话,明确用“长牙齿”的硬措施督促田长制落实落地,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922日,召开全市田长制暨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刘越高强调要坚决落实田长制各项举措,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各县(市)区相继对标召开会议,形成以上率下、逐级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办案驱动。今年以来,市工作专班指导各县(市)区纪委监委,采取“室组镇”联动、片区协作等方式,处置“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线索50件,立案19起,留置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6人,组织处理15人,移送司法3人。如,衡山县纪委监委重点查办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某华利用职务之便,为特定关系人承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乱占耕地建房调查等项目打招呼,并收受财物30.8万元的留置案件,严肃查处岭坡乡龙潭村支部书记宾某辉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问题,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衡阳县船山湖农旅项目非法占用耕地案件,16人被追责问责,释放出“零容忍”的高压震慑。三是制度促动。推动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的通知》(衡办〔202320号),采取加强警示通报、及时提醒谈话、严肃追责问责等“长牙齿”的硬措施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督促指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等措施工作方案》,入选湖南耕地保护制度创新成果集,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认可和推介。“耒阳市5451名‘湾村明白人’成为耕地的‘保护神’”入选2023年全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