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坚持全域系统施治 推进“三湘护农”走深走实

新邵县纪委监委贯通融合干部作风建设、信访源头治理,全域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紧盯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政治监督,深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今年以来,严肃查纠涉农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1件27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人、移送司法2人,追回违规违纪资金254.85万元。
狠抓整章建制,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健全制度补齐短板。紧盯制度漏洞,全面系统施治,运用“县委书记点人点事”、巡察建议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在县级层面建立健全涉农领域相关制度机制14项,有效补齐监管短板。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重点问题,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管理预审备案制、预警制、失职追究制、背书制、转账支付制、奖励制等“六项制度”,切实规范村级财务和项目建设管理。围绕死亡人员领取补助问题,推动出台《新邵县死亡人员信息管理工作办法》,实现村(社区)、乡镇、县直部门人员信息互通,形成监管闭环。二是警示教育增强免疫。对涉农领域突出问题一律通报曝光,共发出典型案例通报8起13人,通过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专题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有效震慑。三是成果运用保持长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县乡村分级分层、全覆盖厘清权责事项、排查廉政风险,到岗到人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关风险防控措施。全县各单位共梳理权力清单8021条、责任清单9685条,排查风险清单7158条,制定防控措施8159条,整改问题1251个,有效推动全县“三湘护农”工作做深做实。
找准病灶发力,推进“清仓见底”。一是融合结合起底问题。将“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与作风建设、信访举报、巡察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起底涉农信访及问题线索。学好用好“浦江经验”,出台《关于做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二十条措施》,开展“带着板凳进村”活动,从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制度,共走访群众2461人次,优先办理涉农信访举报138件。二是分析分类定性研判。对巡察、检查发现的涉农领域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分析研判,逐项形成问题清单。组织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涉农部门和相关乡镇对问题清单进行座谈会商,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推动问题有效整改。针对惠农补贴识别不精准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全县惠农资金专项整治,发现违规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养老补助资金问题28个,处理处分44人。三是联合联动跟踪问效。对扶贫资产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等39个问题跟踪督办,组织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指导,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44.1万元,规范村级经济合同53个,推动修订完善相关制度5项,确保问题整改“不悬空”“全落地”。扎实开展“入村亲农”等活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下沉村(社区)公开接访走访517次,接待群众3541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并督促职能部门深入乡镇、村(社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问题底数共收集问题线索79件。
深化纪巡联动,形成强大震慑。一是边巡边移凝聚合力。全域开展对村(社区)巡察,坚持移送线索开路,对涉农问题突出的11个村(社区)开展“麻雀式”解剖,促推“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与巡察监督形成合力,发现涉农领域问题428个,移交问题线索33件。新邵县纪委监委结合“未巡先改”发现的问题线索,严肃查处巨口铺镇卫生院原收费员杨某职务侵占130余万元问题等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二是快查快办强化震慑。深化“室组地”联动,与县委巡察机构、县委督查室、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检查26次,严肃查处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不实不细,打折扣、搞变通,以及产业项目建设脱离实际搞“形象工程”,部门监管不到位、验收“走过场”等问题19个31人,退还群众资金105.28万元。查办的陈家坊镇塘垅村原党支部书记挪用涉农资金案件获湖南日报、三湘风纪公众号推介,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三是共建共享清廉乡村。全域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向村(社区)覆盖,重点整治工作作风不实、遵规守纪不严等问题,打造作风过硬村级干部队伍。在全县413个村(社区)建设516个清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全县“清廉建设讲师团”,入村开展清廉思想、文化、纪律宣讲189场次,拍摄警示教育片《不容触犯》,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观看76场次,开展乡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剖析会48场次,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履职能力,涵养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