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做实监督 守住“耕”基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今年以来,赫山区纪委监委按照“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通过“三个三”工作举措,着力推动问题整改,全力护航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农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国产粮大县。
落实“三个到底”,同题共答一起“抓”。“一张清单”管到底。区纪委监委对标上级部署要求,将“两非”整治工作纳入清廉赫山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耕地“两非”问题、执法督察重点问题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底,明确责任部门、整改要求、完成时限。目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任务共190个图斑,已全部销号,整改率达100%。“一套班子”抓到底。通过建专班的方式,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求,将问题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采取重大案件提级查办、重点领域提级监督、突出问题提级整治的“提级模式”,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一齐抓的良好局面。2022年至今我区共恢复耕地15000亩。“一个机制”用到底。建立“专项督查—发现问题—追责问责—整改回访”监督闭环机制,将发现问题反馈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不定期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如泉交河镇祥云村村民反映恢复耕地租用挖机成本过高的问题,监督专班将该问题反馈后,镇人民政府组织镇域范围内的挖机施工方以整村打包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竞价,有效降低耕地恢复成本300-500元/亩,护住农民“钱袋子”。
实行“三个联动”,同向发力合力“督”。“室组地”联动。将“两非”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纳入区乡“一体化”协作联动的重要内容,“室”统筹协调、“组”联动响应、“地”配合参与,由委班子成员带队直插一线,综合运用“蹲点式”“点穴式”“滚动式”监督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体检”,实现乡镇、街道(园区)监督全覆盖。今年来共开展联合监督检查6次,下发交办函18份,梳理问题78个。“行刑纪”联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合力攻坚,建立健全在土地执法领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纪检监督的有效衔接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案件32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2600平方米,整改恢复耕地405亩。“巡纪”联动。区委巡察办组聚焦单位落实上级“两非”整治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加强与区纪委监委相关室部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协作配合,巡前寻求力量支持、巡中实现资源共享、巡后推动问题线索优先处置,有效发挥了联动监督效能,形成了强大震慑。近年来,“巡纪”联动共发现并推动“两非”问题整改15个。
坚持“三个注重”,同频共振长效“治”。注重“刚性”执纪、“柔性”执法。区纪委监委紧盯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严查违纪违法占用耕地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年共办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线索11件,办结9件,处理人数18人,其中党纪处分3人。同时,妥善处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两非”问题13起,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践行初心。注重以案促治、以案促改。针对耕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印发转发“非农化”“非粮化”典型案例通报3期,对多次排名靠后4个单位进行约谈。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制度性、系统性问题,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风险隐患,推动在全市率先出台《赫山区违法违规用地破坏耕地和非法采矿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持续释放以铁的纪律护航耕地保护的强烈信号。注重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持“线上+线下”联合推进“双零”行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全区建设铁塔视频监测站点115个,对集中连片耕地“线上”进行实时监测;在全区设立田长办公室,划定856个组级网格,发放1000余套巡田装备,实现基层田长“线下”巡查全覆盖。各级田长严防源头、属地单位严控过程、监督专班严惩后果,确保耕地一亩不少,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做到“存量违法全清零、新增违法零容忍”。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