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多方联动守护农村耕地保护红线

“这一片以前是休闲农庄,现在都种上了庄稼。”近日,在吉首河溪镇张排村的河道旁,村干部指着一片玉米地给实地察看农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整改情况的市纪委监委检查人员说。
2023年6月,吉首市自然资源局接到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问题反馈,河溪镇一村庄存在疑似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图斑。安排工作人员实地核查,发现图斑实为乡村旅游休闲农庄项目。项目占用耕地面积达5.95亩,是典型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遂将情况反馈给当地检察机关。市检察院组织开展调查并固定证据,7月向市自然资源局、河溪镇政府作出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督促河溪镇政府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市纪委监委对后续整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2024年6月河溪镇依法拆除违建并完成耕地复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吉首市纪委监委聚焦“国之大者”,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盯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和抛荒撂荒等重点开展监督执纪。截至6月陆续查办了一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典型案例,发现相关问题线索33条,立案17件,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人。
“针对职能部门日常巡查监管不到位,我们对重点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开展监督谈话,面对面传导压力,点对点督促履职。倒逼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督促推动下,2023年吉首市相继开展抛荒耕地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专项整治,出台《吉首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指导意见》,坚持疏堵结合,分类处置省下发的40宗516.553亩非农化、非粮化图斑,下发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册500余份,建立健全《吉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务审批及报账管理制度》等制度。
下一步吉首市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创新监督方式、联动模式、督导形式。建立专项行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加强纪委监委与检察机关、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沟通协作机制。采取实地督查、调研督导、列席会议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域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实行台账管理,督促整改完善,强化纪委监委、职能部门、属地3方联动,切实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邹丽娟 彭顺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