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始末:竹篮打水官财两空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陕西日报

 

  法官、煤矿,两个原本没有直接关系的名词,在以“入股”这个动词连接后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化学效应。在百度中输入“神木法官入股煤矿”的关键词之后,可以搜索到约161,000多个相关网页。目前,备受关注的二审终审判决已经公布,在“撤销横山县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张继峰索要分红费的诉讼请求”的结果面前,这一起法官法庭讨红利案件的始末追究和思考仍在继续。

  五月末,煤矿与公务人员的藕丝纠缠再次进入民众视野。神木法官张继峰索要煤矿入股所得红利未果,一怒冲冠与昔日同窗陈旺荣对簿公堂,先是胜诉,继而对方上诉,又遭遇败诉,案件可谓峰回路转。

  法官打官司,被认为“稀奇”,而同时还是为了1100万元的煤矿分红而与煤矿方翻脸上法庭,更被认为有些“荒诞”。于是,一起法律案件走出法院,被置于无限宽广的社会舆论评价的平台之上。

  对簿公堂索要分红 竹篮打水官财两空

  如果不是今年2月煤矿方陈旺荣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话,外界也不会得知这起从2008年就开始的法官状告煤矿索取千万红利案。

  张陈二人本是初中同班同学,2005年2月张继峰变卖房产在神木县孙家岔镇宋家沟煤矿入股180万元,占10%股份,这是法官渴望发财和煤老板急需融资的一拍即合。

  2005年8月,中纪委明令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入股煤矿,双方达成口头退股协议。2008年2月,张继峰在分三次得到总计660万元的退股款和感谢金之后,带着当初陈旺荣出具的 “今收到张继峰宋家沟煤矿入股款壹佰捌拾万元”入股收据将陈起诉至法院,要求继续分红收益。

  由于其法官身份及回避规定,榆林中院指定横山县法院受理此案。今年2月,横山县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公务员法》、《法官法》禁止公务员入股是管理性强制规定,并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张继峰的入股合同有效,判决张继峰及其妻持有股份有效,享有2007年和2008年分红款共1100万元(已付300万元)。

  一审判决被质疑 “会对公务员非法入股形成导向混乱”,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媒体关注事件进展,法官和煤矿两个具有社会高敏感度的词语被推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28日,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终审判决:撤销横山县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张继峰索要分红费的诉讼请求。

  榆林中院认为,张继峰入股投资煤矿的行为本已违反 《公务员法》和《法官法》的有关规定;其在达成口头退股协议并全额领取了退股款及利润后,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提起诉讼,更属错误。所以,其请求分红和确认股份的诉讼请求,依法不予支持。同时,一审和二审受理费共187600元由张继峰夫妇承担。

  张继峰:败诉结果可以接受

  5月27日,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经媒体披露四天之后,坐在记者对面45岁的张继峰看起来一身书生气,眼神里流露些许的憔悴,平缓沉稳的陈述语气很难让人判断他就是当前网络搜索率极高的热门人物。而他对于网络的评论却知之甚少,就连妻子经受不了刺激精神障碍加剧也毫不知情。

  此时,已经被免去神木县人民法院监察室副主任职务的张继峰正在接受榆林市纪检委的调查谈话。首次面对记者当面采访时,张继峰自称已经 “臭名昭著”,明确承认自己的违纪事实,“很后悔、很内疚”。

  二审宣判之前,在媒体和网民揣测双方有可能调解的时候,张继峰就果断回应:我们已经无法坐到一起谈了,调解没有任何意义,我只等二审宣判。

  张继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自己 “失去了诚信和尊严”、“做错了事”,“法官不能入股煤矿,我明知故犯,给地区和法官的形象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胜诉对我来说已经意义不大,得到那么多钱也不安稳。即使败诉,我也愿意接受二审判决”。

  二审判决之后,张继峰将面临接受违反公务员法、法官法关于禁止公务员、法官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规定而付出的代价。在被免去神木县人民法院监察室副主任的职务后,他表示“希望不被开除公职”。

  据了解,张继峰作为农家子弟,十分看重公职,198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农村工作,而2009年从神木县法院沙峁法庭庭长降任到县法院监察室副主任,就是为了两个字:进城。

      有没有退股成二审关键

  2008年,在连续两年没有得到煤矿“红利”后,法官张继峰带着入股收据,把煤矿方陈旺荣告上法庭,索要千万红利。

  二审法院认为,张继峰在2005年7月与陈旺荣达成口头退股协议,并分别于2006年、2007年两次收取了陈旺荣给付的退股款360万元,张继峰出具的收据中亦载明系返还款,证明退股协议已经实际履行。再从张继峰提供的其余陈旺荣的通话记录也能印证张继峰在煤矿中已无股份。

  为何走上“荒唐”的煤矿入股索利“维权路”,张继峰自己归结为“利益驱动,贪心不足”。

  在2005年8月中央四部委发出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的通知之后,陈旺荣建议张继峰退股,张继峰告诉记者他当时也有退出的打算,“那几个月煤矿的效益不好,我担心风险太大也有些后怕,”但这个退股的打算在当时并没有履行手续,“陈旺荣说他手上一时没有现钱给我退。”

  之后,陈旺荣分三次付给了张继峰总计360万元的退股款和300万元的感谢金,这一说法得到了张继峰的承认:“2007年后煤矿升值卖了5000万,除了股本,其他算是对我早期入股煤矿的感谢金。”

  法官上告的直接原因是嫌感谢金太少。张继峰认为自己卖了如今已经涨了四倍的房产为煤矿解“燃眉之急”,而自己的损失费和贡献所得相对于煤矿升值卖得的大价钱实在是不平衡。

  一审时张继峰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当时的入股收据。在得到360万元的退股款后,因为没有找到收据,张继峰并没有把收据及时归还给陈旺荣。据了解,陕北的一些煤矿主和股东之间的金钱往来,大多都是基于熟人信任基础上的简易条据为证,甚至有些煤老板间互相不见面,仅仅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巨额资金往来。

  张继峰对记者说,虽然口头承认已经退股,但是他转身又将入股收据作为证据,以煤矿股东的身份上告索取红利,这种行为“失去了诚信”。

  “低成本”驱动违规入股

  法官起诉煤矿方索要煤矿入股分红,被网友们认为是“愚蠢”的“自我举报”。多年从事司法工作的张继峰,有没有估计过官司的胜算有多少?起诉之前就没有计算自己的“官司成本”吗?

  很多网友推测张继峰可能在一开始就做好了 “丢官弃爵只为财”的打算,一些榆林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市民也这样认为。“我主张自己的民事权利,有那张入股收据就应该可以拿到自己的合法分红。”法律知识丰富的张继峰认为自己有胜诉的把握,对于党纪公职处分却心存侥幸,“我知道自己违反了 《公务员法》、《法官法》等的规定,但是并没有给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应该不至于被开除公职。”

  “可以拿到合法分红”、“不至于开除公职”的自我判断启动了这起“低成本”的公务人员索要煤矿分红案。

  法官投资煤矿能获得巨额利益,但违返法律要求和中央清查通知的代价是什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二者如何能够匹配?

  媒体评论员张贵峰表示,真正需要扭转和避免的,是官员入股煤矿高利润低风险的心里侥幸。在《刑法》中,我们也没有一个专门配套的诸如 “公职人员非法经商”这样的罪名。于是,除非被同时查到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公务员几乎不用担心会因此受到刑律追究,一般最多也就是一个纪律层面的处分便能了事了。

  也有网友建议,必须要提高官员的腐败成本,特别是在煤矿这种暴利行业。具体而言,对于官员投资煤矿行为,现行刑律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予以吸纳,用刑罚的威慑力增加这颗砝码的重量,即使不能消除官员勾结煤矿的欲望,至少让他们在利弊衡量时有所顾忌,不要肆无忌惮。如若不然,官煤勾结将永难禁止,黑金之下,必将陷落更多官员。

  牵一发而动全身 省市清查整顿

  案件被报道之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其已经不仅仅局限为一起普通个案,从省至县开始进行清查整顿工作。

  5月25日上午,榆林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张继峰入股煤矿一事。会议要求,一是市检察院立即着手调查张继峰入股煤矿的180万资金来源;二是市法院要加快案件审理,尽快给媒体和公众一个答复;三是市纪委要对公务员从事或参与经营性活动进行调查;四是神木县要依法对当事人进行查处;五是启动问责程序,对该事件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同日,神木县成立了“全力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领导小组”。清理方案要求各部门各乡镇首先进行自查,然后县上派出5个工作小组挨个排查,清查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

  省高院关注案件发展,责成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事实,严肃依法审理此案;责成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对张继峰涉嫌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5月26日,省高院向全省法院下发了集中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清查和禁止法官干警从事或参与营利性经营活动的通知,防止损害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形象的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链 接

  2005年8月,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的通知》,要求在煤矿入股的官员限期退股,并且为官员设置了最后期限。一年之后,中央纪委、监察部、国资委、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2005年底以来,在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中,全国共申报登记5357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023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334人),申报登记投资入股金额7.55亿元,撤资退股金额7.09亿元,占应撤资退股金额的93.9%。榆林有69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主动撤资592.7万元,不愿意撤资的神木县3名干部被免职。(记者 张玲玲 元莉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