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宁市委关于巡视整改阶段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18年10月10日至12月29日,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常宁市进行了巡视。2019年2月27日,省委巡视组向常宁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阶段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组织整改落实情况
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后,我们相继召开1次市委常委会议、5次调度会议、6次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听取巡视汇报情况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要求,研究部署推进整改工作。市委成立由刘达祥同志任组长,吴乐胜等同志任副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组长的巡视整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办组,加强对巡视整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针对反馈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监督检查方案,按照牵头市委常委、配合或分管市领导、牵头责任单位、配合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六明确”的要求,将整改任务落实到人到岗到责。建立、完善并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对每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由牵头市委常委和牵头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实效。4月19日,召开了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反馈问题,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我们将巡视整改与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机构改革等紧密结合,深化标本兼治,巩固整改成果。目前,大部分个案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其他问题整改及建章立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阶段进展情况
1.反馈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对十九大精神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理解不到位。
整改情况:市委常委会、市委中心组带头加强学习,2月27日以来,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议题有5个,市委中心组开展了3次8个专题学习。市政府常务会就党建、环保和安全生产、三大攻坚战等进行学习。各级各部门通过理论中心组、“双蹲书院大讲坛”等形式和载体,推动学习贯彻持续升温。今年,市委常委会将党建、环保、民生等14个议题纳入计划研究范围,市委中心组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民主集中制、脱贫攻坚、建国70周年讲话等10个主题,坚持每月学习一个专题。下文明确全市乡科级单位党委(组)中心组要围绕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等10个主题,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完成大义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医院新院、二中新校区等可以如期开工建设。
2.反馈问题: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够到位。
整改情况: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进“两集中两到位”,20个单位147项行政许可职能进驻服务中心大厅,政务服务中心9月前完成搬迁,6个分中心同时进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信访维稳工作“四个到位”,实行“谁接待、谁负责”,做到件件有批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向“衡阳群众”兑现扫黑除恶奖金。开展村(社区)“两委”成员违纪违法、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排查整顿。捣毁恶势力团伙10个,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案件3起7人,侦破涉恶刑事案件56起。
3.反馈问题:三大攻坚战推动落实力度不够。
整改情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停缓调撤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压减了政府支出。加强存量债务化解,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将8家平台公司整合组建为2个集团公司和1个竞争类国有企业。规范投融资行为,打击非法集资,清收不良贷款,全市债务风险安全可控。精准脱贫方面,市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扶贫。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开展“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完善产业扶贫项目库。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农户房屋严格鉴定,防止政策变形走样。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了新河镇湘江村脱贫攻坚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典型案件,党纪处分6人。污染防治方面,加大治污攻坚力度,有序推进水口山地区污染治理,水口山含重金属废渣无害化处理二期工程可以如期完工。其它重点治理项目正在按要求推进。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问题整改基本到位。出台《常宁市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追究办法》等,实行污染源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杜绝了选择性执法现象的发生。
4.反馈问题:市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
整改情况:认真执行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市政府工作规则,完善了《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党内报告工作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各单位党委(组)每年至少向市委作1次全面报告。对“三重一大”等在决策前和实施中都进行人大讨论和政协协商,对机构改革、重大民生等事项,报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确保了决策民主集中。
5.反馈问题:两案余毒肃清不够,用人导向存在偏差。
整改情况:结合机构改革,开展政治考察,12名涉两案人员不再担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针对违规办理参保等问题,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处分并调离岗位,对乱收费等问题严肃问责,对不符合社保政策或手续不完善人员停发养老金。规范社保经办流程,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确保各司其职。
6.反馈问题:部分市级领导政治规矩意识缺失,越权越位随意批拨项目资金。
整改情况:严明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针对越权越位随意批拨项目资金问题,严格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项目预算编制。出台《常宁市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落实一把手不分管财务规定,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整改后未再发生领导签字批条扰乱项目资金管理现象。
7.反馈问题:圈子文化盛行,结“干亲”问题依然突出。
整改情况:开展整治党员干部认“干亲”、党内称呼庸俗化等陋习问题“回头看”,8960名在职工作人员签订了抵制认“干亲”陋习承诺书,对36名党员干部认“干亲”陋习问题进行了整改。把党员干部认“干亲”情况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负面清单,对1名未按要求整改的考察对象暂缓任用。畅通了举报渠道,利用“12380”“12388”热线接受群众举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8.反馈问题:市委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组织机构设置不规范。
整改情况:今年,市委常委会拟研究《组织工作要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七一表彰、困难党员慰问、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5次基层党建工作,已开展2次专题研究。下发了《关于规范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党内排名的通知》,明确专职副书记党内排名。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组织委员会议,安排部署党建工作。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都会定期研究部署党建工作。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的规定,规范设置了全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党委(组)。针对2015年机构改革涉改的10个单位,只明确了党组书记、副职未明确的问题,在本轮机构改革中,通过竞争择优上岗的方式,对涉改单位副职全部予以明确,纠正了过往改革未彻底问题。
9.反馈问题:选人用人和执行干部人事政策存在偏差。
整改情况: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结合机构改革,加大市直与乡镇干部交流力度,从市直选派了6名同志交流任乡镇党政正职。针对领导干部近亲属违规入编转编、违规提拔较多的问题,对6人免去现职,23人调剂到事业单位。11名领导干部近亲属违规入编转编、违规提拔问题整改到位。针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超配领导干部问题,8人已在2018年底整改消化到位。推进事业单位消超,免去超配领导职务4名,取消违规设置领导职务2名。严格落实职级并行政策,加强规范管理,对不符合条件问题,进行了清理整改。下一步,将严格执行《常宁市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工作操作细则》,落实干部选拔任用预审双控制度,强化领导职数管理的刚性约束,严防违规新增超配干部;执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规定》,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杜绝违规进人现象发生。
10.反馈问题:基层党建弱化虚化,部分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纪律观念不强。
整改情况: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对乡镇党员发展的业务指导和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具体指导,有17人因违规发展党员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针对部分乡镇党委执行村支“两委”纪律不严的问题,处置了村“两委”干部28人;对2017年干扰换届的11起案件重新核查并处置到位。针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严的问题,对2013年以来国家公职人员涉毒、涉赌、涉酒驾等问题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按程序分别进行党纪立案、政纪立案和组织处理,整改基本到位。出台了《从严管理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常宁市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联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11.反馈问题:政绩观存在偏差。
整改情况: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意见,突出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党的建设、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最强执行力五大指标,评价指标由2017年的47项减少到21项,主要经济指标由20项精简为6项。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进行了认真整改。针对公办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大义务教育投入,解决城区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突出解决城区初中学校公、民办学位倒挂问题,改办、调整公办初中,新增学位4350个。针对市政投入不足、城区“脏乱差”,人车争道问题,加大市政公用设施投入力度,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燃放烟花爆竹、交通秩序整治,划定停车位2000余个,清理户外广告5000余处,劝导和处置乱停乱放车辆10000余台次。
12.反馈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比较突出。
整改情况: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市重点整治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违规公款吃喝等问题。巡视反馈的办公用房清理整改不到位、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整改基本到位。市委常委一班人带头遵守,按照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开展闲置办公用房清理,对33个单位办公用房集中调配。开展项目服务组专项清理整治,出台《常宁市重点建设项目服务组管理办法》,项目服务组由144个调整为37个。针对私车公养、随意租用私车等问题,对6个单位18人给予处分。出台《常宁市公务用车租车暂行办法》《常宁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规范了公务用车管理。针对违规公务接待问题较多的问题,开展“一桌餐”“私房菜”专项治理,查处2起违规案件,处分2人。出台《关于明确常宁市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用餐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制度上杜绝违规公务接待现象发生。
13.反馈问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不佳、担当作为不够。
整改情况:压实项目建设责任,瓦松铁路已经试运行,正在向铁路部门申请开通手续。开展仙岭、松柏垃圾填埋场项目清查,对导致项目停建的相关人员给予了处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今年底可开工。针对个别机关单位上下班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对5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各相关单位分别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监督监管。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提拔了一批在抗洪救灾、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实绩突出、敢作敢为的党员干部。
14.反馈问题:市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整改情况: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市委常委带头落实谈心谈话要求。对因受组织处理不宜担任现任职务的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免职。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建私房、经商办企业等问题专项整治。完善《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参与企业集资或收受干股的规定》,进一步严明纪律。
15.反馈问题:纪委监委落实监督责任有差距。
整改情况:完成了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纪检监察机构全覆盖。2018年,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985人次。落实“三转”工作,配齐了21个乡镇(街道)纪检专干。建立副科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加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
16.反馈问题:关于一些重点领域监管缺失,廉政风险较大。
整改情况:开展了项目未批先建、围标串标、不招标等问题清查,对违法、违规人员依法查处问责。完成2013年以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未供土地清查工作,防止土地随意变性问题发生。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插手工程“提篮子”专项整治。对全市2015年以来总投资10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对全市投融资公司等项目较多和较大的单位进行了招投标联合执法检查,防止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提篮子”、工程多次转包分包问题发生。对融资成本过高项目进行清查整改,出台《常宁市投融资公司投融资行为管理实施方案》,加强投融资行为监管。出台《常宁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常宁市人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建设管理专项会审制,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严防公职人员执法不严、以罚代法、以权牟利现象发生。
17.反馈问题:市委对巡察工作领导不力,巡察利剑作用发挥不够。
整改情况:巡视反馈的政治站位不高、听取汇报不及时、思想认识不高、保障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整改到位。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制订《关于加强巡察工作的意见》,今年2月前,市委“五人小组”听取了6轮巡察情况汇报。市委第七轮巡察对10个单位进行常规巡察。调剂146㎡办公用房,作为巡察办办公场所,并按要求配齐工作人员。
18.反馈问题:上一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彻底、不到位。
整改情况:及时开展上轮巡视整改情况回头看,梳理汇总了部分整改的7个问题,整改未到位的3个问题,结合本轮巡视一并进行整改。其中,“一些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等7个问题整改部分到位;“项目指挥部管理不到位”等3个问题整改基本到位。
三、继续深化后续整改
目前,我市整改成效还只是阶段性的,统筹推进深层次问题整改还需加大力度,对沉疴宿疾仍需持续用劲。全市各级党委(组)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整改责任,继续加强督查督办,对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回头看,一件一件对表交账;进一步推进正本清源,抓紧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进一步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动力,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734-7398937;邮政信箱:常宁市泉峰街道解放南路19号市委大院市委巡视整改办;电子邮箱:cnswxszgb@163.com。
中共常宁市委
2019年5月31日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