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水平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做好巡视工作的基本规律。

  深化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巡视制度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党内监督工作的一个有机环节,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对实现党的建设总要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度看,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是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着重从制度和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和探索对干部的监督问题,是新时期党内监督的鲜明特色。巡视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将党内监督的关口前移、由侧重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督,更为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难监督、监督难”的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高度看,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是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巡视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一种形式,其监督的对象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其监督的内容重点是“了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情况特别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的情况,开展作风建设的情况,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这有助于对被巡视地区和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监督,推动该地区该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巡视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巡视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认识,放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去把握,使其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在巡视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从政治上分析被巡视地区和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及工作情况,找准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在巡视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在总揽全局、协调推进的同时,抓住牵动全局的“牛鼻子”,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提出的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风状况和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工作重点,体现了时代变化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反映了巡视工作的时代特点,抓住了目前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实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巡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巡视质量的基本保证。巡视工作的经常化,就是立足当前,着力发现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目前巡视工作中存在的“发现问题难”现象,必须把巡视工作建立在经常化的基础上。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就是从制度层面规范巡视工作,确保巡视工作有序地良性运转。为此,应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特征,使制度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二是坚持突出广大党员的监督主体地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发扬党内民主、接受监督中保持先进性,以此带动广泛的民主监督,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多向互动的监督体系。三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领导干部抓起,切实维护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发挥党章和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的最大效能。四是坚持制度建党原则,将制度建设既纳入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个过程,又贯穿于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执笔:杨松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