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树立“环境政绩意识”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2 来源:北京日报

 

    汪先永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走能克服传统工业化弊端,能将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这种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既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平衡模式,而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这种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以北京密云为例,密云是国家生态县,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重要饮用水源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资源,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是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保水富民强县相统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发展生态经济,走旅游产业化之路,有利于通过发挥地区优势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的新路子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我国以密云为代表的很多地区具有青山、碧水、蓝天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休闲旅游大环境十分优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密云发展定位为: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是“绿色北京”秀美自然风貌的展示区和生态友好型发展建设的示范区。实践证明,世界城市的郊区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而且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或背靠经济发达城市的郊区,已具有坚实的生态经济发展基础。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等生态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从社会效益上来说,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可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高档次的医疗养老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集健身、娱乐、养身、养老等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可以提高新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发展水平,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良好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通信,清洁的资源开发,标准的空气、水体等;可以培育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绿色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地区文明程度。

  从生态效益上来说,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可以提高生态涵养能力,有利于推进风沙源治理,小流域治理,植被恢复等建设工程的综合治理;也有利于以生态为载体,充分挖掘具有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

  ■走有地区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落实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是追求经济繁荣,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应有的价值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自觉维护生态平衡,有条件地去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过去坚持的资源开发主导型战略转变为建设生态主导经济区战略,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首先要树立“环境政绩意识”,创新地区发展规划编制理念。把过去侧重的区域性规划转变到全局性统筹规划上来,将产业发展的单一性规划转变为综合性规划上来,将产业发展、道路交通、重点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入到生态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态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生态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城市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背靠大城市,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郊区在这些城市经济圈中的“节点作用”将更加明显。应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区位、资源和环境的优势,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规划编制理念,以推进地区跨越式发展。

  其次要突出生态产业的战略支柱地位。要突出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业对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贡献,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要突出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地区文明程度。要突出在农民增收上的作用,发挥休闲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劳动密集的特点,吸引更多劳动力就业。

  最后要加强生态建设,彰显绿色特征。以绿色为特征,是生态产业的特色所在、生命所在。要通过不断地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充分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优势,不断创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要创新生态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低碳休闲的生态产品,提供生态良好、节能低碳、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

  (作者为北京密云县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