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改革活力 促进民生升温

□ 吴金槐
努力构建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应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和运作新模式,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近年来,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围绕市委“民生升温战役”大力推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推行“扩面机制”改革指标实现高增长
预计2015年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将达24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倍;今年1-9月提取13.32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倍;1-9月发放贷款20.08亿元,比2003年增长50倍。截至9月底,历年归集总额已达145.21亿元,实缴职工人数为24.85万人,累计提取66.76亿元,累计为53309户家庭发放委托贷款90.07亿元。抓好归集扩面机制改革是各项业务指标大幅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以前我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考核机制相对单一,仅实行中心内部考核,近年来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归集扩面考核体系:一是市县政府层面的考核。通过政府层面的考核,我市住房公积金财政配套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委托银行层面的考核。三是缴存单位层面的考核。四是中心业务层面的考核。只有超额完成任务的管理部才能拿到工作经费奖励。
变单一扩面为立体扩面。以前我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存在“重国有、轻民营”,“重单位、轻个体”的现象,经过几年努力,现逐步变为“国有民营并重、单位个体并存”的综合立体的归集扩面方式,采用了“提标式”、 “维权式”、“联动式”、“联企式”、“执法式”、“挖潜式”6种归集扩面方式。
变单一宣传为全面宣传。以前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仅限于文件公告、传统媒体等单一宣传形式,近年来中心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政策宣传,开辟了“住房公积金政策专栏”,通过网站、热线、短信、微博、微信等电子方式对公积金政策进行了密集式宣传。
推行“惠民利民”改革服务民生再升温
围绕“更高效”提升窗口服务。实行了“六个一”窗口服务制度:即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平台、一条龙服务、一日内提取、一旬内放贷、一个电话号码查询。通过完善电子档案,努力实现信息共享,致力让缴存职工多次办理业务不重复提交资料。在窗口服务模式上致力改变以前“分类办理业务”的模式,探索实行“综合柜员制”。
围绕“更人性”推行惠民新政。经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审议通过,实施了“下放贷款审批、提高贷款限额、降低贷款门槛、开通异地贷款、放宽申贷时限、降低首付比例、调整计算方式、完善对冲还贷、放宽提取条件、特困职工贷款贴息”等多项新政,刺激楼市作用明显, 1至9月,贷款发放同比增长133.22%,实施新政后贷款发放环比平均增长20%以上。经审核和公示,今年还将为53户特困贷款职工发放贴息资金31.8万元。
围绕“更便民”打造服务平台。建立了热线、短信等综合服务平台,今年热线受理电话9000多个,服务企业QQ接受咨询2000次以上,处理市民留言300多个,免费为20多万缴存职工发送业务短信500万条。
推行“精细管理”改革资金管理更安全
通过“软件升级”做优业务系统。建立了更加科学完善的业务系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6项改革目标,增加了6大功能模块,建立了4个网上业务办理平台和5个客户交流平台,完善了7种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全国知名公积金软件公司“安泰伟奥公司”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公积金软件观摩会。
通过“集中核算”提高资金效益。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资金保值增值;解决了区县市之间贷款需求不平衡的问题;资金到账提速,改革前资金3天到账,改革后办完业务后资金即刻到账。
通过“自主核算”优化贷款模式。贷款自主核算是确保贷款数据精准的基础。通过贷款自主核算改革,规范了贷款管理,方便了贷款职工,也为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多项精细化管理改革举措,中心实现了资金“0风险”和业务“0差错”的双零目标。
(作者系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