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一篇招骂的“八股”式通稿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5-01-13 17:16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卢永春

 

    阅读背景:2015年1月2日,哈尔滨市道外区一处大型仓库着火,“火烧连营”持续了20多个小时,之后还发生了建筑坍塌,导致5名消防员牺牲。3日凌晨4时25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权威消息,公布了火灾基本情况。有关部门主动地向外界通报相关灾情,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这次信息发布却因文风惹来一场舆情风波。

    在这起火灾中,素不相识的网民,对这些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卫士,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点燃蜡烛”向他们致以敬意,表达哀思。然而,在悲伤的眼泪中,一篇不合时宜的官方通报强行挤入公众眼角,点燃了人们的情绪。

    @平安哈尔滨这篇通宵达旦赶制并于凌晨发布的“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据网民统计,通稿全文共585个字,其中,“XXX高度重视,XXX第一时间做出部署,XXX现场协助指挥……”等内容占去250多字,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详细地记下了那些事后赶到现场处理问题的各级领导的名字,包括这些领导的职务和头衔……另有210多字描写了救火进展情况,真正通报火灾情况的只有寥寥数句。而对于当时网络盛传的各界极为关心的“多名消防员被埋”情况,文稿仅仅在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通稿更只字未提。以至于一些网民看到这篇通稿后,几乎被惊呆了:“那些牺牲的年轻战士,还不如几个领导的头衔重要?”“不如以后让这些领导们进火场救灾吧,消防员在旁边看着好了!”在一片“没人性”“官僚主义”的抨击声中,该微博被转评2万余条。或许是受负面舆情的直接影响,当日,@平安哈尔滨先后公布了牺牲的多名消防员的详细信息,并呼吁网民一道为当时尚处在“失联状态”的消防员祈福。

    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事故通稿,并非个案,反而是一些地方部门灾难事故通报的“通用格式”。早前,腾讯统计分析了2013年国内发生的10起突发事故官方通稿发现,讲述领导文字的比例平均高达71.67%。尽管百姓早就对此类通报十分反感,但这些年来,各类事故通报还是千篇一律的行政式“八股文”,行文者总是设法把相关的各层级领导都照顾到。同样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发布的消息过多体现领导动态,产生的传播后果,无疑是会让公众觉得,相比于救援者与涉事群众,“领导”才是灾情的第一主角。

    毫无疑问,这是官场传统的陈旧思维在作怪,只顾自己说话,不顾群众感受的传统宣传报道模式。哈尔滨大火事故的这篇招骂的新闻通稿,实际上仅仅是老百姓对某些官样文章不满的冰山一角。一些媒体在分析这种文体发布动机时就认为,“领导们通过表达对灾情的重视,无非是成则邀功,败则减罪,向上级和群众表示,领导是重视的。若成功处置灾情,处置有功;若没能有效处置,也足以说明已尽力而为,事后追究责任,也可算戴罪立功”。持这种观点的网民同样不在少数。

    不能否认的是,发生突发事件,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或到一线去,面对面地做好救灾工作,这是履行职责的表现,也对协调解决问题、提高救灾信心至关重要。但也正是这种行政本职工作,对于老百姓尤其是网民而言,其实并不是需要太多关心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也正因此,在一般事故的消息公布中,按照新闻体例,应该是一篇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越次要的信息,越放到最后。

    几年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感召下,政府部门对事故的通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视角更加亲民,行文更加贴近事实的描述,赢得了受众普遍欢迎。在灾情通报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关注百姓所关注的,说百姓所感兴趣的话,“领导重视”应让位于灾情,无疑也是今后亟需吸取的一条重要宣传经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