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赫山区阳光监管村级财务化解百姓千千结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3 来源:三湘风纪网
2012年来,赫山区纪委监察局坚持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与公开作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监督机制、严格操作程序、抓好工作落实,村级财务管理与公开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因村级财务问题到市里上访的现象。
严格监督机制,村级财务处理规范有序。严格收入管理。对村集体各项收入实行帐内核算管理,村上收取的各种款项,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由村会计写出详细的收入申请报告,报乡镇经管站备案。在经管站的监督下,收款后3日内存入指定专户,并定期组织财务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了白条抵库、借资挪用、收支不及时入账、现金管理混乱等不良现象。严格限额审批。根据实际,进一步限制村支两委负责人的财务开支权限。对集体财务开支500元以下的,由村支两委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500至2000元的,由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审批;2000至5000元的,由村支两委研究,村民主理财委员会审定后执行;5000元以上的,由村支两委研究,民主理财委员会审核,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执行。通过限额审批,有效遏制了村支两委随意开支、乱开支现象。严格报账程序。全面实行“村帐乡代管”,村委会每10天组织交一次账,经集体会审、民主理财委员会审核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村支两委分管财务负责人签字后,交乡镇代管中心审查入账。会审认为不合理或违反制度的开支,不予结账。从源头上防止了坐收坐支,真正做到日清月结。
强化民主管理,村级财务事项公开透明。强化民主理财。各村成立了5至7人的民主理财委员会,参与本村重大财务决策,检查审理村级财务,对财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规定每年3月为全区村级财务清理月。清理前,张贴《预告通知》,告知清理时间和参与清理人员,公布举报电话。清理中,乡镇纪委、财政、经管部门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清理后,即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安排1至2天时间解答群众疑问、收集群众意见。强化单笔收支逐项登记公开。全区271个村(资管委)、社区统一建立了1至2个固定公开栏,制定详细公开目录、细化统一公开内容,规定各村每月初对上月500元以上单笔收支来源、用途、金额、经手人、发生时间逐项登记,在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所有收入、支出原始凭证每2个月向民主理财委员会进行详细公开,由经手人报告期内发生的每笔收入、收支内容、用途、数额等详细情况,并由民主理财委员会负责人在票据上签字。通过强化民主管理,使村级财务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给了群众“明白”,还了干部“清白”。
加强督促检查,村级财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领导抓落实。区乡两级均成立了党务、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的包干负责工作责任制,由经管部门具体负责业务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了村级财务管理与公开工作按照时间标准要求规范公开到位。夯实基础抓落实。区经管局制定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十项制度》,其中3项在公开栏上公示,区纪委和党务公开办下发了《赫山区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和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将村级党务公开工作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乡镇(街道)三个文明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抓落实。定期督促检查。由区纪委监察局牵头,每个季度组织对全区各单位村级财务管理和公开工作进行督查排名,排名靠后的对分管领导、经管站长予以诫勉谈话。不定期抽样检查。区纪委监察局和区党务公开办采取随时抽调人员,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办法就各单位村级财务管理和公开工作进行随机抽样检查。2012年,该区纪委监察局对全区17个单位进行了6次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的6个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集中诫勉谈话。(赫山区纪委 金醒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