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徐守盛:对挪用民生和扶贫资金实行“零容忍”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3-01-23 08:02 来源:湖南日报

        徐守盛要求围绕增强政府公信力强化审计功能

        对挪用民生和扶贫资金实行“零容忍”

  ●去年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5465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1亿元;共审计各级干部1941名,查出违规金额86亿元

  ●要更加关注政策执行、更加关注财政预算、更加关注政府投资、更加关注民生改善

  ●将审计结果作为绩效评估重要内容、政绩考核重要依据、干部使用重要参考
 
  1月22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全省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围绕增强政府公信力强化审计功能,围绕协调协同协作形成审计合力,对挪用民生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零容忍”,为全省“稳中求进”作出新贡献。
 
  2012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5465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1亿元;共审计各级领导干部1941名,查出违规金额86亿元。
 
  徐守盛说,去年全省审计工作为“稳中求进”作出了积极贡献,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履行审计职责。更加关注政策执行,重点检查是不是促进了转方式、调结构,是不是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是不是维护了区域金融安全;更加关注财政预算,加强财政资金审计,把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益;更加关注政府投资,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处置的审计监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更加关注民生改善,围绕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资金进行全程监督,瞄准分配、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着重解决滞留限制、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违规提取等突出问题,对挪用民生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零容忍”。
 
  徐守盛要求,围绕增强政府公信力强化审计功能。要狠抓问题整改,明确责任,加强联动,加强督查督办。认真整章建制,对一些带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要善于从规律上找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用制度来管钱管权管事管人;强化结果运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推进改革提供依据,将审计结果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各级领导要带头重视审计,全力支持维护审计机关独立审计,各个部门要主动配合审计,做到不干预、不护短、不说情。审计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严于律己,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省政府秘书长戴道晋主持会议。

  2012年审计工作卓有成效

  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1亿元

  ●对32个县市实施“省直管县”财政决算审计,客观评价改革效果

  ●全省共审计领导干部1941名,查出违规金额86亿元
 
  1月22日,记者从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5465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91亿元。
 
  去年,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更加注重从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角度揭示问题,重点关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统一组织市州审计机关,对32个县市实施“省直管县”财政决算审计,客观评价了改革的效果,促进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2012年,全省共审计领导干部1941名,其中地厅级24名、县处级320名;共查出违规金额86亿元,其中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金额2.9亿元。首次统一组织和指导市州审计机关,对58名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政策执行、经济决策、财政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并将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审计机关切实加强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2012年通过开展投资审计,核减投资额136.4亿元。继续对省政府投融资建设的38条高速公路实施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工程质量、招投标和征地问题,及时发现和预防了各种风险,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着力点。去年,全省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社会保障资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城镇保障性住房三大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对湘江流域重金属和水污染防治开展了专项审计,重点关注沿江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污染企业的关停和搬迁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
 
  去年,全省审计机关共移送经济案件线索70件,涉及55人。同时,更加注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去年,各级被审计单位共采纳审计建议9134条,制定整改措施778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04项,整改进度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