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株洲文化体制改革 激活“一池春水”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3 来源:湖南日报

    “100块钱能看4部电影,而且2D、3D随意看,比看电视、上网过瘾。”2月19日,一对刚从株洲千金影城出来的新人对记者说。春节以来,这家位于株洲市中心广场的影城门庭若市。

    据了解,该影城的前身为株洲电影院,是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过去全凭好“码头”,靠门面租金吃饭。前几年,株洲千金药业出资3600多万元对其控股,置换国有资本,改变职工身份,组建千金文化广场有限公司,在其原址重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千金文化广场。

    近年来,株洲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使原有的文化产业资源和存量资产得以盘活,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去年,该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和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实行薪酬与岗位、业绩挂钩,多演多得、优演优得”。这个新的机制让株洲市歌舞剧团和花鼓剧团改变了50多年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去年,这两个老剧团合并为市艺术剧院,并成立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当年演出收入达500万元,演员收入比改革前翻了两番。

    同时,株洲市注重盘活城市文化资源,注资3亿元,成立了“湘江集团”,整合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酒埠江景区等文化资源,形成净资产达30亿元的新的产业主体。14年前建成的株洲神农塔曾闲置多年,近年由“天易集团”重新开发,现已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展览、商业开发、广播电视发射等多项功能的文化新地标。

    目前,株洲市有26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了内部活力。同时,有14家市直经营性文化单位及县级5家文艺院团、5家电影公司完成了转企改制。(李文峰 邓斌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