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代表建议:支持保护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发展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3 来源:湖南日报

  史耀斌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建议

  支持保护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一直以来,湖南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3月7日 ,史耀斌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支持保护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永续利用发展。

  粮食主产区是特别的国力资源

  建议认为,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既是我国基本农田的绝对主体,也是最具潜力的增产区域。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集中了国家的沃土良田,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祖业。1978年以来,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5%左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约70%,是一笔特别的国力资源。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是特别的国家粮仓,汇集了国家最优质的耕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量比重接近70%。实践证明,全国粮食是减产还是增产,主要取决于粮食主产区的增减变化。同时,粮食生产不仅是产品产出过程,也是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稻田区本身就是湿地,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单元。支持保护好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守住管好大粮仓,就是储备战略物资,掌握战略武器,有助于争取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耕地相对减少,总体质量下降

  “虽然我国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粮食‘九连增’,但是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出现的新问题、潜伏的新矛盾不容忽视。”建议指出,我国存在耕地相对减少与总体质量下降并存的现象。据统计,1998年到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近三年虽然保住了18亿亩的红线,但违法占用耕地时有发生。目前,我国虽然整体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占用的多为良田熟地,补充的多为生地瘦土,表面上看是平衡了,但单位面积产能存在很大区别。

  地方政府抓粮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建议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大幅增加,农业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观,但由于面广量大,欠账较多,农业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的现象依然突出。目前我国仍有各类病险水库3.7万座,灌溉保证率多数只有50%-75%。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1%,比发达国家低约30%。同时,地方政府抓粮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下,一产业不直接提供财政收入,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大省、大市、大县,财政收入能力弱,往往是财政穷省、穷市、穷县。产粮越多,地方财政负担越重,极大地抑制了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粮农素质偏低与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并存。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呈结构性下降,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粮食产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药化肥施用量大,造成了耕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呼吁科学规划与立法保护

  史耀斌等代表建议,对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进行科学规划与立法保护。综合农村承包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摸清核实耕地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划定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范围、编制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专门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立法组织实施;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领导小组,对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规划、改革、政策和有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完善政策,着力调动抓粮种粮的积极性,专门设立国家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转移支付,逐步缩小粮区市县财政收支缺口,将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支持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引导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考评问责机制,明确界定各类主体功能区地方政府的职责,并对不同功能区分类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严格问责制。(田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