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国:加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 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加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省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有亮点、有品牌,有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以来,认真贯彻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和中办〔2012〕11号文件精神,集中力量抓组建,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3.4万家,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相对而言,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显得滞后。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应同步展开、协调并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出资人对建立党组织更加理性、更加自觉,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健全纪检组织,可以说有氛围、有需要、有可能。顺势而为,把加强纪检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才能全面实现整体推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2、加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是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我省非公企业有21.9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个体工商户153.6万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7.1%,固定资产投资占66.5%;从业人员占全省二三产业的87.8%,达2000多万人,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非公企业。非公企业职工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中已占多数。新社会阶层人士大量分布在非公企业,近年来到非公企业从业的大学毕业生等高知识群体越来越多。非公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城乡就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非公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违规经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污染环境;有的忽视劳动安全保护和职工人文关怀,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势下,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压力更大。非公企业的合法财产、合法权益、合法经营受侵蚀、受干扰的问题时有发生,一方面大量的私产被公共化,另一方面大量的公产被私有化,有的国家财产和私人财产超越界线、亲密接触。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的这些内外问题,加强纪检工作可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有利于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凝聚企业各方力量,有利于反映企业合理利益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是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非公企业等社会领域防治腐败,是当前和今后深化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当清醒地看到,非公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和违法违规现象较为严重。一是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向掌握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权、经济管理权的公职人员行贿、提供各种好处等。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党政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许多都涉及非公企业的行贿问题。1999—2010年12年间,共有 1882位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其中“问题富豪”有24人,其中18位仍在狱中,民营企业家占相当比例。行贿是上榜富豪入狱的最主要原因。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也就是“权钱交易”。二是近年来企业间商业贿赂案件居高不下。2005年至2011年,7年间,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02214件,涉案金额260.6亿元。仅2011年,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4800余件,涉案金额42.8亿元,其中移送检察机关处理的案件10542件,涉案11630人,涉及公务人员3024人。三是职务侵占、偷税漏税、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在食品药品等行业安全问题频发,凸显出非公企业反腐盲区。反腐倡廉,既要重惩,更要重防。加强纪检工作,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教育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创造守法诚信、公平正义、健康有序的经济社会环境,才能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Page$]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1、扩大组织覆盖。按照“党的组织建到哪里,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努力实现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相应的纪检组织。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非公企业的特点和党组织建设情况,创新纪检组织设置方式。对已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有党委建制的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或者纪律检查员;有党总支、党支部建制的,设立纪律检查员。设立纪委的要基本达到“五有”目标,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台帐、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在非公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可实行“区域联建”,依托市或区县派驻的园区纪工委,将纪检工作向园区内非公企业延伸和拓展,由园区纪工委具体负责指导业务工作开展。联系紧密的行会、商会和非公企业集中的写字楼,可通过行业联建、商会联建、楼宇联建的方式建立纪检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把提高非公企业党的纪检组织组建率、扩大覆盖面,作为当前一项首要任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目标和计划。同时,要加强对新建的纪检组织的跟踪指导服务,巩固组建成果。
在抓纪检组织覆盖工作中,关键要选好配强纪检书记。这既是加强非公企业纪检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中纪委文件明确提出,注重把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团结群众、敢于坚持原则、热爱纪检工作的党员,选拔到纪检组织负责人岗位上。要按照这一标准,拓宽选人视野,创新选人方式,努力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企业纪委书记一般从企业内部选举产生,注意从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中推荐人选;企业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从纪检机关和国企事业单位从事纪检工作的人员中推荐人选,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再通过党内选举程序任职。积极开展向企业选派纪检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的工作试点。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纪检人员能力素质;做好激励保障,调动纪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真正发挥作用。要充分尊重非公企业的主体地位,以支持、保护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纪检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参与中支持、在监督中保障,融纪检工作于企业中心任务之中。要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风险防控促合法经营。在功能定位上要坚持让企业受益,让职工得益,让企业主满意,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协助企业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由纪检、审计、法律、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堵塞监管漏洞,防控管理风险。紧扣基建、招投采购、销售、财务等关键环节、重点岗位,排查生产经营廉政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前移监督关口,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制度+技术”反腐倡廉风险防范机制,严肃查处职务侵占、利益冲突等企业内部腐败行为。要融入企业民主管理,以厂务监督促劳资和谐。要把推进和监督党务公开、厂务公开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协同群团组织,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构建诚信互助、互利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党务、厂务公开,保障党员和职工的“四权”,搭建业主、职工和党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还要回应企业关切,及时反映和协调处理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及不正之风,维护投资者和企业主的正当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以廉洁文化促企业兴旺。企业纪检组织要协助党组织开展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发挥模范作用,以基建、采购、销售和人、财、物等岗位为重点,协助企业开展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并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和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营造崇廉、树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