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4次公示化解9年信访积案

3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吉首市双塘镇土家族聚集的坨丰村,看到村民们有的在育秧,有的在犁田,有的在给柑橘树施肥,忙碌而和谐。双塘镇党委书记陈勇告诉记者,该村原来可是个经常上访的老大难村。
该村2003年底请工程队实施退耕还林,部分村民认为造林质量不高,苗木成活率低,开始上访。2005年,村里决定用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硬化村道。村民们认为违反了《退耕还林条例》,要求退还两年的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上访升级。2008年初,村民谭四文等人,到市里上访。当年4月14日,吉首市林业局和双塘镇政府作出了《关于双塘镇群众上访问题调查情况及处理意见》。村民们不服,又鼓励和资助谭四文等人,去州政府、省政府和北京上访。
2011年,林业部门开始发放林权证,该村五、六两个村民小组又提出:村里退耕还林的土地,是他们两个组的,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应全部发放给他们,其它5个村民小组无权享受。7个村民小组,共1357人,分成两派,出现了情绪激烈的对抗。
吉首市于2012年3月10日成立了联合工作组,由市纪委和双塘镇牵头。村里的账簿,拿来摆在镇政府的会议室里,供财务审计组审计,也供有疑问的村民查看;干部作风调查组进村入户,对群众反映的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对造林山的权属问题,法律政策宣传组到市档案局调阅底册核实,请市政府法律顾问进行司法解释,研究出台具体处理意见;群众工作组征求群众意见,研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的分配方案。
随着4次公示的逐一展开,村民们信服了。
2012年5月9日,村里8年的财务已经查清。第二天就在村里公示,这是第1次公示。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剩余165028元。开支不合理的,谁开支由谁退回,村支两委退回了944.3元的互助储金。为准确认定村道硬化的造价,工作组还专门请来了交通公路部门的技术人员。村民们的信任感开始出现了。
2012年6月8日,吉首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正式出具了《双塘镇坨丰村退耕还林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同日在村里进行公示,这是第2次公示。复查意见认为,以集体名义在“公山”上造林,收益应归集体所有,林权的确认不影响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款的分配;村支两委写出检讨,并公开粘贴。村民们的信任感慢慢增加了。
第3次公示是2012年8月19日。2012年7月8日,向州政府请求复核的时间一过,联合工作组又进村入户,对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征求补助款的具体分配原则。大多数人认为按人口和田土数量,折算后进行分配。经过40天的努力,名册彻底搞清了,89%的村民在分配方案上签了字。村民们的顾虑越来越少了。
又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工作组将207户村民各自应该分得的钱款数量计算清楚后,又于2012年10月12日在村里公示,错误之处和遗漏之人,均可改过来。村民们的顾虑没有了。
陈勇告诉记者,207户都签字领了补助款,村里又恢复了原来的喜气与和谐。村民张九仲对记者说:“我家里分得了926元,钱的多少是小事,关键是公开透明,长达9年的糊涂账造成的矛盾彻底化解了,让老百姓心里舒服,也顺了我父亲的心,他再也不用上访了。”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