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苏仙:三剂“药方”治作风顽疾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3-04-11 09:5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村民李世雄给区纪委、监察局送来写有“为民排忧、主持正义”字样的锦旗,感谢纪检监察机关帮助其解决了多年未决的民间借贷纠纷问题。这是该区构建“两网一哨”、推行信访投诉案件跟踪督办机制、整治作风顽疾的一个例子。  
  实行“视频点名”、构建“两网一哨”、推广“廉政食堂”……近年来,苏仙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富有生机活力的作风建设机制,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视频点名”整治干部浮飘风  

  4月7日是清明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在苏仙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办公室的电子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正在采用“视频点名”的方式,对全区15个乡镇(街道)和区直机关干部到岗情况进行督查。“视频点名”结果显示,全区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机关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考勤制度,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和机关干部到岗到位、状态良好。据悉,该区在作风大整顿活动中,多次利用电子监察系统检查干部到岗在位情况。  
  2012年,苏仙区对全区乡镇区划进行了调整,目前辖区内共有1个乡、8个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最偏僻的五盖山镇距离城区有50多公里。以往,督查乡镇(街道)干部“走读”等问题时,督查人员必须驱车巡回检查,来回一趟往往要花上2至3个小时,一个督查组一天只能督查1至2个乡镇(街道),督查成本较高,效率却比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各乡镇(街道)之间“跑风漏气”等情况的发生,影响督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针对这个问题,苏仙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督查方式,投资260万元创建“视频点名系统”,对乡镇(街道)干部“走读”及防火、防汛抗旱期间值班情况进行督查时,只要打开一个视频监控系统客户端,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各乡镇(街道)“一对一现场点名”,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多个客户端同时点名,随时对乡镇(街道)干部在岗情况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今年以来,通过“视频点名系统”以“一对一现场点名”方式,区作风办先后7次对乡镇(街道)干部在岗情况进行视频督查,并根据视频督查结果,对13名公职人员进行问责。  

  “两网一哨”防止庸懒散奢风  

  为方便群众在第一时间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和“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苏仙区通过布投诉网、建“四级网”,设“隐形哨”,积极构建“两网一哨”群众诉求平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信访监督“绿色通道”。  
  布投诉网。在区直单位党务政务公开网,区、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社区服务、办证服务“三个中心”及其他服务窗口单位的办事大厅、办事手册中,农村和社区的公开栏和廉政文化宣传栏中,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及信访举报工作有关知识,使群众能及时拨打举报电话,将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及“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向纪检监察机关投诉举报。  
  建“四级网”。依托区、乡、村、组四级纪检组织网络,搭建起一张公开的四级信访监督网络。区纪委信访投诉举报中心组织直接查办和协调、指导基层纪委(纪检组)查办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每季度至少到基层纪委(纪检组)就信访举报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和指导;在乡镇(街道)纪委(纪检组)设立信访接待室,并配备信访联络员;村委会、居委会、村民小组设立信访联系点,聘请村级信访信息员200余名,负责收集、上报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和“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信息。  
  设“隐形哨”。为使信访信息员解除顾虑、大胆履行监督职责,该区在教育、卫生、环保等行业选聘监督员。如在教育系统聘请的监督员对学校乱收费等进行监督,监督员直接和区纪委信访投诉举报中心及区教育局纪委“单线联系”。区纪委信访投诉举报中心及区教育局纪委定期对监督员进行有关监督业务知识的培训,发放监督联系卡,介绍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监督职责、监督方法等。  
  “两网一哨”监督网络建立以来,全区信访联络员、信息员共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和“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210多件,提出意见建议330余条,配合区纪委、基层纪委办信办案23件,协助排除矛盾纠纷140多起。  
  区纪委和区作风办还对群众不满意的投诉件进行了跟踪督办。投诉人邵某因不服市区两级司法局无正当理由不为其注册“启银”律师事务所,从2005年开始到处上访。在作风大整顿活动期间,他向区作风办进行了投诉。作风办受理后,经过多方协调,最终息访。  

[$Page$]

  “廉政食堂”遏制公款吃喝风  

  “荤素汤”搭配的标准餐,机关干部吃得香,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市纪委工作人员也一同在食堂就餐,大家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这是4月8日中午,记者在苏仙区坳上镇“廉政食堂”见到的场景。  
  “在食堂吃饭,一天才花10元钱,吃得又干净又营养。”正在食堂就餐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如果有领导来检查工作,都安排在“廉政食堂”,就几个家常菜,不仅大大降低了招待费,而且免除了基层接待的压力。  
  从2012年10月起,为规范乡镇公务接待工作,苏仙区要求各乡镇(街道)制订“廉政食堂”制度。要求各乡镇“廉政食堂”要达到“五到位”,即建设资金配套到位、基本设施配置到位、专业人员培训到位、“廉政食堂”监管到位、接待制度执行到位。苏仙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机关食堂进行改造提质,使之成为干净卫生的“廉政食堂”。苏仙区还对“廉政食堂”接待范围、用餐标准、陪同人员、审批审核、规范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如每人每餐控制在30元以内,原则上每桌陪同人员不得超过3人。各乡镇将公务接待用餐全部安排在“廉政食堂”,实现营业性餐馆“零接待”。今年一季度,苏仙区16个乡镇(街道)接待费同比节约近30万元。  
  为确保“廉政食堂”制度规范运作,苏仙区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全区乡镇“廉政食堂”运行使用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凡是招待费用超标、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不仅在乡镇,在区直机关单位“廉政食堂”也纷纷建立。据苏仙区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苏仙区林业局设立了1个局机关“廉政食堂”、12个基层林业站(所)“廉政食堂”,现在局机关每月可节约接待费用1万元,基层林业站(所)每月可节支2000元,建设“廉政食堂”,既节省了费用,又转变了作风、防止了“餐桌腐败”,小措施解决了大问题。(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黄纯芳 胡润生)  

    短评:

    转变作风从小事抓起

    贾亮

  作风不是小事,小事中却可以窥见作风。上班迟到、干部“走读”、“庸懒散奢”甚至公款吃喝等作风顽疾,在一些同志眼中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却不知,正是这些小事,如果不注意、不在乎,慢慢便演变成了大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带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苏仙区通过实行“视频点名”、构建“两网一哨”、推广“廉政食堂”等方式,将习以为常的作风小事当做作风建设的大事来抓,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各地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新举措,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是,在贯彻落实中必须要看到八项规定的每一项要求都很具体,针对小事,而这些小事之所以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恰恰就在于一些地方没把作风小事当回事。  
  作风转变的具体成效要落实在小事上,作风建设也要从小事抓起,把小事当大事抓。要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不放过任何细节,就可以防止行政不作为、工作不到位,有效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会成就大事。作风建设也是如此。当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小事入手改进工作作风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破题,既不是最高标准,也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踏踏实实迈出的第一步。作风建设难在经常,贵在长期,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作风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作风建设的水平,才能抓出成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