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湘西“空心村”华丽转身 解读三角岩村振兴密码

编辑:孙志前 发表时间:2025-04-10 15:03 来源:三湘风纪

 湘西武陵山脉深处,有一座偏僻的小山村——永顺县高坪乡三角岩村,它坐落于平均海拔600米的云雾之中,曾经缺水少电路烂,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子一度陷入空心化的困境。

 2021年5月以来,省纪委监委重点帮扶三角岩村,先后派出两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在省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工作队一张蓝图绘到底,谱写出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困境中谋变:悬崖上的基建攻坚

 “第一次进村,心里拔凉拔凉的。”工作队首任队长万里记忆犹新:2021年5月,三角岩村户籍在册1729人,但看不到青壮年;生活条件艰苦,取水要到山下猛洞河取水,往返需花费3小时;3.5米的主干道是一条狭窄的土路,不少路段紧挨悬崖,晴天尘土飞,雨天成泥坑;电网十分薄弱,基本路灯无法安装,太阳落山村子陷入黑暗。

 面对重重困境,工作队打响了一场悬崖上的基建攻坚战。在协调土地时,部分村民对补偿问题存疑,甚至有人抱着门前几棵老树索赔。工作队挨家挨户耐心沟通,用真心和诚意化解矛盾。

 为在悬崖上开路,第二任工作队队长熊晓谦戴着头盔挺在一线指挥爆破,村民都替他捏一把汗。经过前后两支工作队前赴后继努力,终于完成对14.1公里主干公路提质改造,因公路连接邻村西米村和景点哈尼宫,路中间划有红黄蓝三色线,村民为其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西哈彩虹公路”,这不仅是村民们出行的舒畅路,更是农产品出山的黄金道。

悬崖上的基建攻坚战

 在解决用水问题上,工作队同样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从10公里外的水库引水进村,新建了一座水厂和20个蓄水池,修建8座小水窖、6座山塘,打通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和农业灌溉难题。工作队协调改造电网,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让深山的夜晚亮了起来。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三角岩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上突破:高山上的农业突围

 如今你若到三角岩作客,清炒油菜苔必会惊艳你的味蕾,种植大户秦宏会热情地引着你到菜地,现场展示生吃技艺——掐下最嫩的菜苔梗,塞进嘴里,牙齿轻轻挤压,汁水爆开,像吃水果一样——还别说,这不打农药的菜沁甜。

 路通水丰电足后,工作队开始思考如何让三角岩村的产业发展起来。工作队在考察中发现,三角岩村昼夜温差大,达到15℃,看似是发展阻碍,实则是大自然的馈赠,计划从湖北新引进新型油菜苔。

 负责产业板块的工作队员邹俊波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曾经在温州药企拿着高薪的村民秦宏,两人一拍即合。秦宏决定押上积蓄,回乡带头建立500亩油菜苔种植基地。经过工作队市场拓展,三角岩采用“清晨采摘——冷链直发”模式,新鲜蔬菜12小时内出现在大湾区的沙拉碗里。“我们送到农博会展销,一小捆卖6块钱,大家生吃都说好,一抢而空。”秦宏说。

 油菜苔的成功,带动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村里筹建农产品加工中心,把旧村部改造成菌菇烘干室,发展野生枞菌、茯苓等林下经济作物,让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支持兴办集体企业“五月春”公司,带动2个加工厂投产,其中酸菜加工厂让菜苔“尾货”变废为宝,经过发酵加工,成为超市货架上的爆款,利润空间大幅增长。3月底一天,来自长沙的客人开车上门买货,库房仅存两件样品。

 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外出青年选择回乡创业。在湘潭从事机械工程的向春燕回乡创业,自己开办民宿并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村民鲁学科自我加压,养了100多头羊;村民覃晓香养了5000多只鸡和2000多只凤头鸭……据统计,两年来约70余名年轻人回乡发展,创业激情大增,自发建设家庭农场、2家民宿、2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家乐,自发采购山地越野车运营,为村子注入了新活力。

  与此同时,一家抖音直播营运企业也即将上线,土特产通过直播平台畅销全国各地,“五月春”“云上三角岩” 等品牌逐渐打响。“工作队是2021年5月进村的,我们三角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村办企业——湘西五月春农业公司负责人向春燕特意诠释“五月春”的品牌内涵。

文旅中赋能:挖掘乡村流量密码

 在三角岩村景观道上,有一个背水桶造型的巨大水塔,见证了三角岩村振兴变迁之路,工作队将村民古老的背水传统转化为文化IP,成为游客打卡地;整理村史时,工作队挖掘了明代抗倭和王阳明醉酒故事,并设立阳明醉石等景观地标,以历史故事为契机,进一步丰富三角岩村的文化内涵。

村跑大赛

 村里举办的各类活动同样应接不暇。三月写生季,数百名多所高校的大学生遍布村里的各个角落,用画笔描绘着这里的美丽风光;四月,三角岩传统“村跑”大赛升级为县级赛事,竞赛后还将参加千人长桌宴;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鸡不可失”“鸭力山大”“抓猪机遇”和“浑水摸鱼”等抓动物趣味比赛接踵而至,自发组织广场舞、摆手舞教学,开展相亲大会,三角岩沉浸在祥和中。
       更让工作队舒心的,是村里的人心更齐了:为发展旅游,村里号召村民上山把野生樱花树移栽到指定地点,打造新的园林景观,每个村民小组有五棵移栽的任务。“六个村民小组移栽的远超自己的任务数。”负责党建板块的工作队员朱新军说。“过去组织党员开会还要发误工费,更不用说义务劳动,根本组织不起来。现在,上到80的老奶奶下到18岁孩子都主动清扫街道了。”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小山村吸引。全国地质文化村申报有序进行,彩虹公路上,冷链物流车和旅游大巴载着村民们的希望和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彩虹公路

新农人接棒:续写乡村振兴传奇

 “工作队的灯,每天都是全村最后一个熄灭的。”村支书彭继明笑着回顾自己的一段“黑历史”:工作队进村之初,自己曾感觉工作强度太大,于是提出“能力有限,思想和脚步跟不上工作队的节奏,怕耽误了村里的发展,不想干了”。

 工作队做他工作:“给我们一起适应的时间,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你和村里的同志先看看我们工作队怎么做的,你再做决定,如何?”

 这半个月,让彭继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队是在帮我们谋发展的啊,他们不从村里拿一分钱,我这本地人还有什么理由推脱呢?

 每当看到村集体账上的200万“活期”,彭继明和村干部都觉得腰杆子硬,况且,他手机还不时有到账提醒——那是村里发展“飞地经济”的收入——在工作队协助下,村子在32公里外的旅游景区芙蓉镇兴建了一处充电站,充电收入每天少则1000元,多则3000多元。

 “我们以壮大山产业,做强岩文化为理念,让村里日日有温度、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提升、年年有变化,努力做到物质和精神文化双丰收。”熊晓谦说。

 今年五月,工作队即将撤回,新农人开始接棒:秦宏加入村支两委,成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村里招聘了两名专业村务助理,大家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放眼望去,油菜苔-酸菜深加工项目和茯苓种植等产业项目蓄势待发,新开发的研学项目也将为村里带来2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以上收入,这都是三角岩发展的新引擎。(作者:龙源  孙志前 供图:罗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