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北湖:山里人的“家训”也厚重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7-03-29 17:30 来源:三湘风纪网

    我们普遍熟知的“家训”大多出自名门显贵,宗族世家,让人觉得“家训”就应该是高悬墙上的条条框框或者是刻在石碑上的“不准、严禁”。其实,我倒认为“家训”未必一定得形成文字记录,它可以是普通人家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带给后辈们无形的影响,“打子龙人”就是这样影响着我们的。   
    打子龙位于湖南省资兴市龙溪乡,属于老革命根据地。这里清晨山峦起伏,烟雾缭绕,待到晌午青烟萦绕,雄鹰从石岩壁上飞出直击长空,宁静的夜晚,虫鸟齐鳴,蛙声阵阵,到处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因这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所以我喜欢称这片土地为山里,这里的人为山里人。
    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山川河流自然而不矫揉造作,更因为这里民风淳朴而不尔虞我诈。这是一片纯粹的土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信仰与仁慈、善良的灵魂,是这里影响着我们这一辈人自强、明德、向善。
    拾起童年的碎片,我清晰记得雨中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牵着老黄牛在田间来回180度转弯犁田的外公与伴着夜色带着疲倦却依然笑容满面从田间小跑回来张罗晚饭的外婆。他们勤劳、善良,是我十分敬重的人,可用“偶像”两字来形容,又可用“忠恕”二字来褒扬。
    读初中的时候我在打子龙住了几年,耳儒目染,感觉人们对外公的敬重厚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那个时候,外公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白天他要干农活,晚上则看到他打着手电筒走家串户,或者是村民来外公家开会,商讨事情,等大家散了后他又一个人伏案写些东西,经常如此。跟外公走在一起,发现村民们见到外公都是亲切的称呼他为张支书(现在也还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当时我并不了解支书具体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大家对外公都十分敬重与信服,心里还挺骄傲的。长大了,我才知道一名村支书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外公能连任多届支书,可见他确实在这个岗位上为村里、为村民发了力、用了功、做了事,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现在外公因年纪大没有担任村干部了,但他很愿意提点新人,因在村里具有一定得威望,新上任的村干部时常还会向他请教问题,而他也是有问必答,他说能为村里再尽点绵薄之力,心里舒坦。现在,只要有机会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喜欢和我们讲以前的故事,每一次讲完他必然会和我们说,“所以你们都要懂事呀,任何时候都要讲道理、讲规矩,人只要行的端、坐得正,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会服你”。听外公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次无忧的受教,一块精神的高地,一种占领了灵魂深处的版块,他眉飞色舞的谈吐展现了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对工作的热爱,他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廉政无私,两袖清风的姿态,时时影响着我。
    我的外婆当过代课老师,之后便急流勇退,与外公过着清淡恬静的田园生活。从我记事起,外婆性格就是不愠不火,待人热忱和善,她每次都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剩下的才留给自己,只要家里有客人,她肯定会留人家在家中用餐,并且会把家里最好的菜拿出来,然后使劲往客人碗里夹,自己却不向那碗菜动筷子。其实,外婆家还算殷实,但她就是希望把好的留给别人。外婆特能理解包容别人,记得那个时候村里按户搞“抚育”,只拨了部分钱下来,外公本来可以先付给自己的,但是每次他都是先把钱付给其他村民,外婆也十分理解并支持外公的做法。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慈悲怜悯,为人处世张驰有度。她忙碌一生,“讲道理”“你要想想别人”时常挂在嘴边,当然在处理问题时,她讲的道理基本上都能被大家接受。她教育我们这一辈凡事要靠自己,凡事得为别人着想,她可以拿仁慈、博爱、善良当成精神食粮,也正是这样,造就了她在村里独具魅力的人格与厚德载物的思想情操。
    如我外公外婆一样,“山里人”都懂得人生沉浮、自强不息、崇尚明德的哲学,并且渗透其中,虽然没有文字的记载,没有图文的渲染,但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信仰与仁慈、善良的灵魂已经镶嵌在山里人的骨子里、渗透到山里人的血液中,潜移默化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山里人的“家训”。(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 骆先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