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张百熙:勤廉奉公,彪炳千古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7-06-16 11:52 来源:三湘风纪网

     在长沙县春华镇洞田村(现百熙村)泉井冲,近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张百熙长眠于此。今年是张百熙逝世110周年。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光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几十年勤廉奉公、费尽心力改革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事迹一直被后人传颂。
 日前,长沙县纪委组织采访了研究张百熙的文化学者、张百熙墓第六代守墓人、张百熙同族后人、张百熙同窗后人等,试图还原历史中廉洁奉公的张百熙。
 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惜下跪揽人才
 泉井冲的张百熙墓园,从山脚拾级而上,迎面可见长沙市政府所立的墓碑,碑文恭书:“张百熙(1847——1907)……曾任清廷六部尚书及政务大臣,在任官学大臣时,奏请变更科举,兴办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寥寥数语,却足见他的历史功绩。
 同行的春华镇文化志愿者章资超告诉我们,“一人任尽六部尚书者,凡历代政坛都属罕见。”
 据章资超提供的史料记载,张百熙在清廷为官三十余年,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地位显赫,声名远播。但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贡献最为突出的,是对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他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创办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1902年,张百熙主持拟订《钦定大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订的完整学制。
 为办好大学,他力排各种干扰,亲自考察当时国内各类人才,选定“桐城派”著名领袖吴汝纶为大学堂总教习。
 一开始吴汝纶不愿出任,张百熙便穿着大礼服跪下不起,并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生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吴汝纶才应允。
 骑马回乡省亲,亲笔题字赠同窗
 1907年2月18日,张百熙逝世。
 听闻他的逝世,当时许多开明官吏和知识界人士十分悲痛,纷纷撰联悼亡。其时任教于京师大学堂的名士林琴南写下挽联“一江湘水动悲风”,可见当时知识界对其逝世的悲恸情怀。
 然而就是这样功名显赫的一个人,却不讲排场不摆架子。
 从张百熙墓园下山,来到张家大屋,我们找到张百熙墓第六代守墓人——67岁的张文忠,他家世代为张百熙守墓。
 张文忠介绍,祖辈曾传,张百熙当大官后回家乡省亲,便是自己骑马。“当时他圈马的地方叫马栏丘,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在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沙民革党员黄嘉杰多年的走访了解中,张百熙的廉洁奉公,从他为官后对待同窗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张百熙当年在京城做了尚书,官居一品,回家省亲,拜访同窗卢晓亭,没有送财物,而是送给卢氏夫妇他亲笔题字的画像一幅,以志纪念。”黄嘉杰告诉我们。
 在卢氏后人家中,我们见到了这一幅珍贵的字画:“卢公晓亭大人乃家乡善士也品行端庄性情浑厚……”“卢母冯恭人乃女中君子也德性贞静……”字里行间足见诚意。
 “这幅珍贵的字画一直由家族中的长辈保管,从小我们便听闻这个故事,有这样的同窗,也是我们祖宗的荣幸。” 卢氏后人告诉我们。
 后辈继承遗志,传播张百熙教育思想
 “张百熙为官一生,简朴清廉。”张百熙同族的后人张西雨告诉我们,听长辈们说,张百熙逝世后,其门生悼念恩师,助捐七千两银子,拟于京师大学堂为其铸铜像以作纪念,但后因见其家境清贫,遂将此款存于北京一名为“义善源”的商号生息,以养其家人。“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可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心力都用在了教育事业上。”
 沐百年风雨,历世纪沧桑,张百熙长眠于春华,默默地守着青山。诸多后代也没有辜负其遗愿,他们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正直勤勉,奉献社会。其后人大多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有着不凡成就。
 “他的第四、第五代后裔中,就有几个是加拿大、美国名校——多伦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终身教授,还有在世界银行工作的金融精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继承张百熙的遗志,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创办了多所张百熙中文学校,在海外华人和外国人中,传播张百熙倡导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章资超告诉我们。
     春华镇纪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春华镇以张百熙的精神为文化源头,挖掘勤廉故事,还将打造张百熙廉洁文化园,传承张百熙勤廉精神。(长沙县纪委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