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上甘棠村:“忠孝廉节”的家训

编辑:袁再攀 发表时间:2025-01-03 09:09 来源:三湘风纪

上甘棠村,享有“千年古村”之美誉,位于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是湖南省首个村一级的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宁静祥和的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现有居民435户,人口1865人,村内建有“仰濂学院”“濂溪学院”。每逢寒暑假,孩子们都会在村里开设的“家学讲堂”中诵读家训,村民传承着出门耕田、回家读书的“耕读为本”古训。千百年来,这里走出的七品以上官员就有101位,这些官员都为官清正、崇廉尚洁,成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村头月坡亭的摩崖石上,摹刻有文天祥的手迹“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相传在宋朝,甘棠村出了一位名叫周德源的临安(今杭州)太守,他与文天祥同朝为官,为人清正廉洁。周德源崇敬文天祥的为人,更仰慕他的才学,得知文天祥奉命到了永明(今江永)平乱,便借回家探亲之机拜访文天祥,请文天祥题词。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字相赠。周德源视如珍宝,带回故里,以家藏相传后世。后人又将其临摹为摩崖石刻,成就了一部千年石刻家规家训。从此,“忠孝廉节”的家风家训在甘棠村世代相传。

“忠孝廉节”摩崖石刻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上甘棠村人才辈出,究其原因,与上甘棠村自古热衷兴办学堂有关。上甘棠村最早兴办的是私塾学堂,周氏族人注重以学风培育优良家风家训,家族中有专门的教书先生,无论男孩女孩都享有平等读书的权利。小孩到了读书的年纪,若经济条件好,家中会为孩子请一个老先生,另外再邀几个伙伴,便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私塾学堂,甚至晚上也可以在家读书,读几年后再到县学堂读,进而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形成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私塾以“忠孝廉节”为训,读的是《四书五经》《左传》《幼学琼林》及“三百千”等,学的是上甘棠八德,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千百年来,上甘棠村人才辈出如源头活水、层出不穷,清廉家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时至今日,上甘棠村深入挖掘“忠孝廉节”文化内涵,在县纪委监委指导下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办了“家学讲堂”,整合县委宣讲团、县委党校、村里老党员等资源力量,把古村耕读文化、道德文化、廉孝文化整理上墙,打造精品讲学课程,并聘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授课。通过定期开展家风家训、廉洁文化、红色教育等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到场“听课”,培育传承廉洁家风,陶冶廉洁从政情操。此外,上甘棠村还打造了一条“甘棠廉洁文化研学路线”,吸引省内外的研学团队、中小学生和游客通过吃廉餐、住廉房、赏廉景、听廉课、研廉学等,全身心感受体验“忠孝廉节”文化。

千年古村传承千年家训。千年时光转瞬即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是千年佳话。“忠孝廉节”的思想早已化作上甘棠村的家风祖训,融入了上甘棠周氏族人的血液之中,代代相传。(陈邦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