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沣:敢于叫板和珅的人
钱沣生于乾隆五年,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和书画大家。先后任职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矢志为国为民,从未有过任何动摇。特别是身为御史后,更是置毁誉得失祸福死生于不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使得贪枉之徒无不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
乾隆年间最为受宠、地位最稳的就是权臣和珅了。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不对他噤若寒蝉。可是钱沣就不买他的账,不仅不买账,还多次拒绝他的笼络,甚至当面痛斥他。山东巡抚国泰是和珅的死党,又是皇亲国戚,从小便骄横无礼,横行霸道,为官后更是贪纵刻薄,为所欲为。钱沣决心打狗震主,将这个贪官扳倒。他毅然上书乾隆帝,参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纵情索贿”,“吏治败坏”、“仓库亏空”等罪。
钱沣事先得知和珅将派人去山东,便提前派手下于半路等待,暗中记下这个人的长相。后来,就在钱沣等人快到济南时,又见和珅所派之人完成任务往北京赶,钱沣当即下令抓住此人,并从其身上搜出了国泰给和珅的回信。原来国、于二人准备借银填库,蒙混过关。钱沣当即将此信以快马奏报乾隆帝。和珅害怕事情曝光,想要收买钱沣,但遭到钱沣的直言拒绝。钱沣贴出告示于各大街上,要求商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领取属于自己的银两,否则罚没充库。商人们闻知,争先恐后地前来取银,银库顷刻一空。结果查出银库亏空4万两;接着又盘查粮仓,结果缺少3万余石,复查各县的结果也都差不多,库库皆亏,全省共亏空200多万两白银。乾隆大怒,令国泰、于易简两人服法自尽。
公元1795年,正值56岁壮年的钱沣,因过度疲劳而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就驾鹤西去了。他的儿子在整理其父诗稿时,在其枕下发现一份多达数千言的参奏和珅的草稿,详细列举和珅犯有的20余条大罪,这些罪状无论哪一条都能够将和珅送上断头台,遗憾的是这份奏稿在他生前没能送到乾隆手上。他死后,朝中不少人觉得可惜。但聊以告慰其英灵的是,他列举的和珅这诸多劣迹和罪行,恰成为后来嘉庆皇帝处死和珅的有力依据。
摘自《传承》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