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反腐实践的启示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建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它本质上是一个与腐败始终相对抗的最革命、最先进的优秀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专门的纪律检查制度,成立了各级监督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规章,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勤政廉洁传统。建党初期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合理借鉴。
 
 
     一、承认工人阶级政党腐败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从本质上说,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现代工人阶级是与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关联的人类最伟大的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现存一切私有制的掘墓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下,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一系列特点和优点。从理论上说,共产党没有腐败和因腐败而垮台的必然性。
    但是,不能因强调共产党作为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政党就否定其腐败的可能性。一些人认为,真正的共产党应该是“纯而又纯”的,腐败完全是“外来”的产物,或者是“旧社会的影响”,或者是敌人的“糖衣炮弹”。其实,在今天,共产党内的腐败已经不单单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们已经看到,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长期地存在着,国外一些执政的共产党因为自身的腐败而垮台。日益丰富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现实社会的土壤中产生成长的,因此,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必然要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受到社会运行规律的制约。
    因此,讲反腐败,首先必须承认工人阶级政党的组织和干部有腐败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反腐倡廉工作说明了任何时候,共产党人绝不能忽视社会腐败问题,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认识腐败行为的危害性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表明,从党产生那天开始,反腐败就成为党革命和工作的重要任务,党诞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必然性、长期性。
    (一)腐败消磨党的革命意志,瓦解党的革命队伍
我们党在初创时期以及后来的革命战争年代,虽然处于被围剿、被扼杀的地位,但它毕竟是一个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有一定的组织权力及其所带来的利益。所以,运用党内的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早在1926年党中央就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吞款、揩油”,“在个人生活上表现极坏”,于是在同年8月4日郑重地向全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要求“坚决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历史表明,腐败消磨党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党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二)腐败导致党脱离群众、丧失民心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充分说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政治问题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集中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鉴于近代中国政府的腐败、遭受列强的欺凌和在人民不满其腐败统治爆发的革命中丧失政权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始终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从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廉洁政治的宗旨,把保持廉洁放在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突出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具有强大力量的根源。
    腐败的最大受害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本质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冷漠、侵害和掠夺。腐败者总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谋私的工具对待。他们高高在上,对群众或威胁恐吓、颐指气使,或花言巧语、愚弄欺骗,使人民群众感受不到自己是“社会主人”。如果党不能坚决地清除这些腐败分子,那么就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丧失民心。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党才能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三)腐败造成管理混乱,阻碍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尽管还没有从事单独的经济工作,但已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工人罢工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把整顿组织内部、防止和惩戒腐败作为罢工运动的重要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形成了党对腐败带来管理工作混乱、破坏经济秩序的科学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党始终重视反腐败在社会经济良性运行中的作用,注重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开展了数次以纠正经济秩序为目的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惩治经济犯罪。在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中国共产党强调腐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敌。以权钱交易、权力商品化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叛,也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腐败者为了实现一己之私利,运用手中的权力竭力阻挠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为地制造经济紧张气氛,从事资源的转手倒卖活动,增加流通环节,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故意搞乱经济秩序,破坏党的经济政策,以求“乱中取利”。实践证明,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不能不清除腐败。
 
    (四)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特别重视防止党员官僚化,注重保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独立性,发挥党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会聚了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优秀分子,形成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党风。
    官僚主义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之一,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是腐朽没落思想的反映。官僚主义带来的腐败对先进文化建设起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它像病毒一样腐蚀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严重地败坏着党风和社会风气。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身体力行地倡导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与腐败的蔓延,使人们由义愤变得冷漠、麻木,进而产生一种消极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心理,削弱了人们遵守社会道德的意识和能力。官僚主义与腐败的蔓延,严重地冲击着公众的法律信念,使公众对法律、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发生怀疑,用弱肉强食、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等错误观念感染群众,导致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堕落。官僚主义和腐败是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外在形态,必然受到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有力抵制。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官僚主义,党才能始终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
 
    (五)腐败是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基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表明,如果一个政权对腐败现象不能有效地遏制,那么政权的垮台就是早晚的事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建党时就同腐败进行了最彻底的决裂,就充分认识到“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腐败是一切阶级丧失政权的最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将反腐败斗争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腐败腐蚀的是执政党的肌体,在党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既得利益集团,从而使党的系统和权威受到瓦解。腐败扭曲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无法得到正确的实施。腐败导致社会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引发广大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腐败严重地打击和压制人才,迫使人才外流,或者成为政治反对派。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党才能牢牢掌握领导权,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
(摘自《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