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清爱”的刘氏家族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剧中那个罗锅宰相刘墉以其智慧幽默广受观众好评。在历史上,以清代名臣刘统勋、刘墉父子为代表的刘氏家族是有名的“廉政家族”,在康乾盛世备受推崇。刘氏家族更被康熙皇帝御笔钦赐“清爱堂”三字,这一称号作为刘氏家族自警自强的堂号流传至今。
    以刘统勋、刘墉为代表的“清爱堂”刘氏是清代著名的世家望族。自清顺治九年(1652年),刘家六世祖刘必显考中进士,至清末废科举制的200余年里,刘家先后出了十余位进士,二十多位举人,做过官的也有二三十人之多,世称刘家“三辈子阁老,两辈子尚书”。刘必显有四个儿子,长子刘真、次子刘果、三子刘棨、四子刘斐,刘棨即刘统勋之父,刘墉之祖父。在这四个儿子中,以刘果和刘棨最为有名,是使刘氏家族走向兴旺发达的关键人物。
    刘果,字毅卿,号木斋,曾任山西太原府推官,一上任就拿出自己的俸禄修文庙,设义学,规劝百姓读书。他后来改任河间知县,针对当时县城盗贼群起的现象,刘果用仁政去感化,又着力推行保甲法,全县变得太平,群众很拥护他。康熙皇帝南巡路过河间时召见刘果,褒奖其清廉爱民,后来升他为刑部江南司主事,参与纂修《大清律例》,多有贡献,死后进入名宦祠。
    刘果之弟刘棨在天津任道台时,也受到康熙召见。他大胆上奏:“兄长刘果在河间当知县时,恰恰赶上圣上出行到河间,您曾有褒扬刘果清廉爱民的旨意。现在我恳求圣上御赐‘清爱堂’三个字,使家族时刻谨记圣上的教诲,做清廉爱民的好官。”康熙听后十分欢喜,就写了“清爱堂”三字,赐给刘棨。知县在封建时代是最基层的官吏,受到皇帝召见已属不易,又得到皇帝亲笔题写的称号,就更为难得了。
    从此,“清爱堂”便成了刘氏家族的堂号。刘氏后辈都恪守祖训,但凡有为官之人,都必须“清廉爱民”,否则,死后灵位不得进入刘氏祠堂。其后的刘墉能够成为一代名臣,与其先辈遗风、“清爱”祖训是不无关系的。(赵华英 李世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