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廉政故事:一张永不褪色的发票

江西省樟树市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特殊的发票存根,上面写着:邓小平同志等2人,交来伙食费0.64元,粮票6两。发票存根编号为0005776,发票存根上的时间是1972年11月12日。发票是清江县(今樟树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开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是从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说起。
1972年11月12日,樟树市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当时下放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的邓小平同志,获准到清江、吉安和井冈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1972年11月12日,就是邓小平同志到清江县的日子。
那天上午10时左右,两辆半旧的伏尔加轿车驶进清江县革委会招待所小院。第二辆车车门打开,从车上下来穿中山装的邓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走进招待所二楼接待室,邓小平同志选了一个朝东的位置坐下。
按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负责接待邓小平一行的清江县委副书记陈祉川,首先具体汇报了清江县工农业生产情况。听到偌大的清江县当年工业产值仅有2600多万元时,邓小平眉头微微一蹙,轻叹一声,意味深长地对陈祉川说:“看来,你们县的潜力,还大得很!”汇报完清江县的情况后,陈祉川随即陪同邓小平一行参观了县城南郊的江西盐矿。在盐矿,邓小平受到了出乎意料的热烈欢迎。
这天恰逢星期日,矿里600余名轮休的职工从清晨起便汇聚在通往矿办公楼的道路两旁,满怀激动和喜悦地等着邓小平一行的到来。看见矿里这么多人来迎接他,邓小平同志深为感动。他赶紧下车,向簇拥在他周围的男女老少不断点头、微笑、打招呼,并对他们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在江西盐矿卤水库、平锅熬盐和真空制盐车间,邓小平看到工人们挥汗如雨、艰苦劳作、努力生产的感人场面,禁不住上前握着一双双工人的手,动情地说,你们的精神太值得学习了!大家现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实现了机械化就好了!他还说,江西过去缺盐,红军在井冈山时,就没有盐吃,现在老表有盐吃,这非常好!
在招待所用餐时,邓小平还提到了樟树的药,他说:“樟树的药材很有名。30年代,我在苏区时,便听说过‘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句话,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物,可不能失传啊!”饭后,邓小平不顾陈祉川等人的再三劝阻,执意按规定交了伙食费和粮票,这才有了那张发票存根。
小小的一张发票见证了一代革命家的清正廉洁和坦荡高尚,它在樟树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给樟树人民留下了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