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难忘乡村那些人和事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三湘风纪网

  我在乡镇前后工作了十四年,结交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慢慢流逝,很多早已随风远去,但有的却如雕像一般深深地刻在心海里,并不时从心海里蹦出来,浮现在我的眼前。
  此时,我就想起了这么几个人和这件事。
  那时我在镇里任纪委书记。那年冬天的一天上午,天上飘着雪米米,地面上如撒了一层厚厚的盐。我正在办公室里草拟一份《民事纠纷调解书》,突然进来两位60多岁的老人,解放鞋和裤脚粘满了污泥,头上、肩上全是雪米米,双脚不停地在地板上抖动着,双手放在嘴边不停地哈着热气。这两位老人我都认识,是我驻的那个村的,穿黄色棉衣的姓黄,小名叫“大双”;穿灰色棉衣的姓向,小名叫“二根”。于是,我赶紧给两位老人让座,并给他们冲了杯热茶。
  老人们坐下后,喝了几口热茶,相互望了几眼。这时,大双老人说,向同志,不知道我们该不该找你?我忙说,有什么事,尽管说,如果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大双老人便说道,昨天,我们才知道,镇里给村里分了10个低保名额,却没有我俩的份,你看,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情况,该不该吃低保?
  原来,一个星期前,县民政局给镇里分了一批农村低保指标,镇里召开班子会,分到了各村,并要求驻村干部下到村里,组织党员和村组干部会进行评比。由于当时我正在带几个镇干部到“河迁公路”工地上调解一个比较棘手的纠纷,一时脱不了身,只好给村支书打了一个电话,要他们按相关要求把名额评下去。
  这时,二根老人说,向同志,你能不能到我们家里看一下,如果确得我们不够吃低保的条件,我们也就不要了,也不难为你。
  这么冷的天,走那么远的路,两位老人来镇里反映情况,肯定有自家的困难。于是,我忙说,可以,现在就去。
  我随两位老人首先来到大双老人的家。这是一栋三间小木房,只装了一间半,一间的里边是放着一架木床,外边是火坑,显然是老人坐的;半间里面也放着一架木床。所谓“装”,其实只是用木板夹着,中间的逢很大,冷风不时吹来,让人发抖。见有人进屋,一个老婆婆忙从床上起来,给我们找椅子,添柴火。从老婆婆不方便的动作中,我看出是个腿有残疾的人。这时,半间屋里出来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男人,头发蓬乱,敞着棉衣,嘻嘻地对我们笑,显然神情有点不正常。大双老人说,这是我的儿子,还没有成家。
  看到这里,我心都酸了,眼也湿润了,心里像被一块重重的石头压着,沉沉地。心想,这样的人家应该是低保对象啊!
  随后,我随两位老人来到了二根老人的家。二根老人的房子比大双家好点,但老伴去世多年,二个女儿均远嫁他乡,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
  好在当时分指标时,镇里留了一少部分机动指标,每村一个,怕的就是村里在评比时有漏洞,从而引起群众上访。我刚要给两位老人说明时,又来了3位村民,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我认识,小名叫花花,以前我曾到过她家,还在她家吃过几餐饭,前年她丈夫得癌症死了,背了一屁股债,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在读高中。3个人一进屋,眼泪水便吧嗒吧嗒地滴下来,纷纷诉说各自的困难。
  手头上只有1个指标,却有5个人要,怎么办?
  我便打开窗子说亮话,现在我手头上只有1个指标,只能解决1个,余下的得等明年,你们看怎么办?
  5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说还是讲究先来先到;有的说进行捡勾,“好汉勾上死”……最后,二根老人说,我看,就给大双家吧,说实在话,他家最困难。
  这时,大双老人赶紧摆摆手说,还是给花花家吧,一个妇女家,要盘两个孩子读书,实在不容易啊!我家是困难点,但困难长了,俗话说“虱子多了不怕痒”,好在老伴还有点残疾补助金,日子嘛勉强还糊得过去。
  花花听到这里,流出了泪水,低下头抽泣道,我不要了,给大双叔吧。
  大双忙摆手说,不!不!给花花家。
  最后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见,低保名额就给了花花家。
  可是,面对其他4个人,我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好安慰他们说,放心,明年来指标后,我一定记着你们。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3点钟,雪米米便成了雪花,大朵大朵地从天空飘下来,如一张巨大的网一样把天地罩起来。大双等5户人硬要留我吃饭,面对老人们的盛情,我知好留下来。二根说,向同志,你就莫见外,我家里也没有什么好菜,前几天我侄儿杀年猪,给我送了一块肉,就凑合着吧。这时,花花说,我家母鸡早上刚好下了几个鸡蛋,我也出个菜吧。
  于是,大家都出个菜,竟然弄了满满一桌子。5户人的其他家里人也都来了,竟有十五六个,围了一火坑。
  吃得时候,大家争先给我敬菜,并不停地说,向同志,辛苦你了,多吃点。面对大家的盛情,我再次流出了泪水……
  开年后,县里跟着又来了一批农村低保指标,在我的争取下,镇里给我驻的那个村分了4个名额。于是,我下到村里,组织召开党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会上,我把大双、二根等4户人家的情况讲了一下,大家都低着头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村支书歉疚地说,说句实在话,他们几家是我们村里最困难的,可是在评比时,我们却只想到自己的亲戚,这个方面我要进行自我批评……几滴泪水涌了出来,滴在地上。村支书说完,大家都感到不好意识。我便说,过去的事就算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不然的话,我们怎么做群众工作?
  秋收后,邻镇的一个村要修通村公路,须经我驻的那个村的地盘上经过,此村地处县里旅游核心开发区,可以和我们镇里的旅游景区联成一片,然后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打造成4A级风景区。该公路在我驻的那个村有5公里长,占田占地和山林涉及40多户人家,其中就有大双、二根、花花等几家。
  听说邻村的公路要从本村经过,村干部的头立即大了,前几年修本村公路时,由于村干部与村民的关系比较僵化,停停打打修了三年才勉强修通,留有很多遗留问题,至今都还没有解决,经常有村民到镇里和县里“上访”。这次,是别的村、且是邻镇的村修公路,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几个村干部多次到镇政府找我,商量解决办法。我说,先召开有关农户大会,讲清道理;然后每户派1人全程参加测量工作;再后将测量结果打印成表册,每户发1份;开工前补偿款一次性到位。村支书说,那就照你的办吧。
  那天,群众大会是在村部召开的。我和村干部讲完后,大家先是沉默了一会儿,过后就议论纷纷,如一锅烧开的沸水,有的不同意占自家的田地,有的喊天价,有的骂朝天娘,有的甚至要离开会场……
  这时,大双站起来,说,大家不要吵了,听我讲几句,我们不要为难向同志,他是个好干部,为我们村民做了很多好事,要说感激的话,几箩筐都装不下;再说,不管修哪里公路,都是为咱老百姓好,我同意向同志的意见。过后,花花也站起来说,大双叔说得对,我也同意。
  这时,一个叫斧头的中年汉子站起来说,大双叔说得对!自向同志驻我们村后,村里的工作透明了许多,也公正了许多,我们不能为难向同志;不过,我要给村干部提个意见,以后,就是向同志不驻我们村了,也要把向同志的好做法保留下来,这样,我们老百姓才没有意见。
  结果,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公路就修通了,并且对原来修通村公路时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进行了全部处理,还准备明年开春后全面进行硬化。
  公路竣工的那天,邻村的乡干部和村干部为感激我驻的那个村的干部和村民的支持,特意送来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和两桶50斤装的米酒。于是,我叫村干部把猪杀了,通知所有占田占地占林户来村部聚餐,其他村民愿来的也欢迎参加,结果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了,村干部见此情景,每人出了几百元钱,又买了一头大肥猪和几桶米酒。
  那天,冬阳暖暖,大地一片桔黄色。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喝得喝,唱得唱,村子上空飘溢着酒的芳香,回荡着歌的旋律。吃完饭后,村民们余兴未散,于是便在坪场中央烧燃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摆手舞……
  如今,我从乡镇调到县纪委已经4年多了,不过,我常常想起乡村的那些人和事。我想,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古丈县纪委  向卫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