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做好官更难

在当前反腐败和“扫四风”的重压之下,许多官员(主要是权力部门官员和大部分单位一把手)渐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为官不易”,焦虑、烦躁、迷茫、倦怠、沮丧……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那么,何谓“为官不易”?我的理解是,“为官”不仅是一种职责的履行,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在监督日趋严厉的今天,要想当一个好官实属“不易”。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做些分析:
首先是从官员晋升角度讲,撇开那些靠“拼爹”、靠“跑官”、靠“买肉”等不正之风混入干部队伍的人不谈,必须承认,无论是公开选拔也好,还是竞争上岗也罢,大部分官员都是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经过组织部门“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进入领导岗位的,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其次是从官员履职角度讲,过去官场上那种“票子随便花”、“权力随便用”的“好日子”已过到头,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针对约束官员的“八项规定”、“扫四风”、“节日反腐”、限制“三公经费”等一道道“令牌”相继亮出,一个个“严规”陆续颁布,“为官者”尤其是那些怀有贪腐之心者,自然感到“不适应”、“不容易”。
第三是从官员考核角度讲,长期以来,对官员考核占据主导地位是以“GDP论英雄”,可如今这一容易牺牲和破坏环境的指标已被逐步淡化,中央更加强调官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而这对一些“重显绩、轻潜绩”的官员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捧,没有了观众(领导)的“舞台”,竟然不知接下来该如何“表演”。
由此可见,“为官”的确“不易”,但这种“不易”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谓“不易”更多的夹杂着“为官者”私心杂念,因为上面“紧箍咒”越念越紧,官当然比过去更难当;二是所谓“不易”正是广大民众希望看到的积极变化,百姓普遍期盼通过上督下监,能促使官员们真正回归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否则,如果借口“为官不易”不作为,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人云亦云,得过且过”,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后果必然是贻误发展时机、耽搁改革大业,进而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为官不易”,而要想当“太平官”更不容易。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在看着“为官者”一言一行,是“英雄”还是“狗熊”,是“廉官”还是“贪官”,群众心里有本帐,说句“为官者”不忠听的话,也许中国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是人,如果有人真的觉得“不易干”、“不想干”,那最好还是请早一点卷铺盖走人,千万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时代不同了,为官不容易,做好官更难,且行且珍惜吧。(永兴县纪委 蒋义斌)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